【导读】全球内存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应风暴。2025年10月,三星、SK海力士与美光三大存储原厂相继暂停DDR5内存的合约报价,导致现货市场陷入恐慌性采购。据行业数据显示,DDR5 16Gb现货价格在一个月内飙升至15.5美元,涨幅高达102%,而DRAM合约价格同比暴涨171.8%,远超黄金涨幅。这一供需失衡的根源在于AI服务器需求爆发,推动产业链转向高性能内存生产,进而挤压消费级产能。
全球内存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应风暴。2025年10月,三星、SK海力士与美光三大存储原厂相继暂停DDR5内存的合约报价,导致现货市场陷入恐慌性采购。据行业数据显示,DDR5 16Gb现货价格在一个月内飙升至15.5美元,涨幅高达102%,而DRAM合约价格同比暴涨171.8%,远超黄金涨幅。这一供需失衡的根源在于AI服务器需求爆发,推动产业链转向高性能内存生产,进而挤压消费级产能。
市场动态与价格走势
供应危机加剧:三星自10月起暂停DDR5合约报价,SK海力士与美光迅速跟进,原厂供应策略转向严格,仅优先保障云服务巨头与长期合作伙伴。这一举动迫使下游客户转向现货市场抢货,进一步推高价格。
价格飙升态势:
现货市场:DDR5 16Gb价格从9月底的7.68美元跃升至15.5美元,月涨幅达102%;DDR4 16Gb价格亦突破25美元,月涨幅超90%。
合约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DRAM合约价同比上涨171.8%,机构预测第四季度涨幅将从原8-13% 上调至18-23%,且未来季度涨幅可能达30-50%。
行业模式变革:DRAM报价周期从传统的季度定价转向月度定价,反映出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与供应紧张局势。
供需失衡根源解析
AI需求爆发: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扩张成为核心驱动力。单台AI服务器DRAM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而OpenAI等企业的巨额订单占据了全球DRAM产能的近一半。高带宽内存(HBM)作为AI硬件关键组件,生产消耗的晶圆为DDR5的3倍,导致整体产能结构性倾斜。
产能分配倾斜:为追求更高利润,原厂将产能优先分配给HBM与服务器级DDR5,消费级内存供应被大幅挤压。同时,NAND闪存与机械硬盘也因AI需求面临价格压力。
扩产瓶颈严峻:DRAM制造商扩产需投入巨额资金。以1c纳米工艺为例,每月新增1万片晶圆产能需100亿美元资本支出,且设备交付周期长、工艺复杂,产能无法快速提升。
区域影响与未来展望
亚太地区主导地位:中国、日本和韩国在消费电子与物联网制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智能手机、AR/VR与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持续拉动内存需求。
长期市场展望:业内预测DRAM供应紧张态势可能持续4年,甚至部分机构认为短缺将延续至2030年。2026年上半年,DDR5 16Gb价格可能突破30美元,推动旧代内存加速退出市场。
总结:行业变革与战略建议
本轮内存危机凸显了AI技术对传统供应链的颠覆性影响。在“卖方市场”格局下,企业需重新评估供应链韧性,优先锁定长期合作协议,并关注高性能内存的创新替代方案。对于消费者而言,升级计划宜早不宜迟,价格回落短期内难以实现。
推荐阅读:
2030年全球MEMS封装基板市场迎爆发增长将达32亿美元,玻璃基板成最大黑马
国巨旗下基美再发涨价函!钽电容最高涨30%,AI需求引爆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