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数据,当季DRAM产业总营收达到316.3亿美元,环比增长17.1%,创下近年来的单季最高涨幅。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数据,当季DRAM产业总营收达到316.3亿美元,环比增长17.1%,创下近年来的单季最高涨幅。
市场回暖主要受益于普通型DRAM合约价格上升、出货量显著增长以及高性能存储芯片(HBM)出货规模的快速扩张。随着PC制造商、智能手机和云服务提供商采购需求持续升温,DRAM平均售价止跌回升,加速了原厂库存去化进程。
一、市场复苏,三大驱动因素助推行业增长
第二季度DRAM市场的亮眼表现并非偶然。多个利好因素共同推动行业走出低迷期,迎来全面复苏。
普通型DRAM合约价在连续多个季度下跌后首次实现正增长,涨幅超出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出货量显著增长,特别是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需求持续旺盛,成为推动市场反弹的关键力量。
HBM作为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的关键组件,出货规模持续扩大。随着AI芯片需求暴增,HBM供不应求,价格坚挺,为DRAM厂商带来了更高利润和营收增长。
PC OEM、智能手机和云服务提供商采购动能增强,加速了DRAM原厂库存去化进程。多数产品的合约价也因此止跌翻涨,市场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二、头部竞争,SK海力士扩大领先优势
DRAM市场头部竞争格局出现微妙变化。韩国厂商SK海力士继续巩固其领先地位,市占率达到38.7%,环比增长25.8%,营收接近122.3亿美元。
SK海力士位元出货量优于目标计划,但因相对低价的DDR4出货比重提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整体平均销售单价的成长幅度。尽管如此,该公司仍然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组合,蝉联市场第一位置。
三星电子第二季度表现平稳但相对保守。在售价和位元出货量小幅增加的情况下,三星营收增长13.7%,达到103.5亿美元,但市占率微幅下滑至32.7%,与SK海力士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 美光稳居第三,产品结构影响ASP表现
美国美光科技保持行业第三的位置,第二季度营收为69.5亿美元,环比增长5.7%,市占率下降至22%。
美光的出货量明显环比增长,但平均销售单价因DDR4出货比重增加而环比下降。这表明公司正在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确保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大巨头合计占据全球DRAM市场超过93%的份额,市场集中度依然较高。但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和应用场景多元化,第二梯队厂商也开始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四、台厂崛起,成熟制程产品填补市场空缺
中国台湾DRAM厂商在第二季度表现亮眼,南亚科、华邦电子与力积电营收均实现大幅增长。
这些厂商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成熟制程产品逐步衔接上前三大厂商转换制程后无法满足的市场需求。随着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将更多产能转向先进制程和HBM产品,传统制程市场出现供应缺口。
台厂凭借稳定的工艺和可靠的产品质量,成功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这也表明即使在高度集中的DRAM市场,差异化竞争仍然存在机会。
五、技术演进,HBM成未来竞争焦点
从技术发展轨迹来看,HBM已经成为DRAM厂商竞相布局的重点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需求爆发,HBM市场前景广阔。
SK海力士之所以能够扩大市场领先优势,与其在HBM领域的早期布局密切相关。该公司目前是HBM市场的主要供应商,获得了包括英伟达、AMD等AI芯片厂商的大额订单。
三星和美光也在加速HBM技术的研发和量产进程。业界预计,2025年下半年HBM供需紧张状况可能持续,价格有望保持坚挺,这将进一步影响厂商之间的竞争格局。
结语
第二季度DRAM市场强势反弹印证了行业周期性复苏的判断。随着AI应用推动HBM需求暴增,以及传统服务器、PC和移动设备市场回暖,DRAM行业正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SK海力士凭借HBM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三星电子则面临转型压力。美光科技和台湾厂商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也在各自细分市场找到了增长机会。
未来几个季度,HBM技术演进和产能分配将成为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能够准确把握技术方向并及时调整产品组合的厂商,将在这一轮行业上升周期中获得更大收益。
推荐阅读:
2025模拟芯片市场变局:TI对中国涨价30%,本土厂商迎替代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