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迎来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供给侧风暴。2025年第四季度,服务器DRAM合约价暴涨40%-50%,远超业内早前预计的30%涨幅上限。
    
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迎来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供给侧风暴。2025年第四季度,服务器DRAM合约价暴涨40%-50%,远超业内早前预计的30%涨幅上限。
    
供应链消息证实,即使是苹果、谷歌等超大规模云端服务商,其订单满足率也仅徘徊在70%左右。而规模较小的渠道玩家和OEM厂商情况更糟,订单满足率低至35%-40%。
    
     
    
01 价格飙升:市场已“一天一个价”
    
存储芯片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价格波动。供应链人士透露,部分存储原厂已对特定DRAM产品暂停报价,即便报价,有效期也极短,出现“一天一个价”的局面。
    
在现货市场,价格曲线从9月底开始直线拉升。DDR5 16Gb颗粒的价格已从7-8美元飙升至13美元,涨幅惊人。
    
三星电子近日开出的第四季度合约价更显示出市场严峻态势:企业级固态硬盘涨幅达15-35%,而服务器存储器的RDIMM价格更是上看40-50%。
    
这一涨幅远超过业界最初30%的预期,迫使各大买家重新调整2025年下半年的预算规划。
    
02 供应危机:大厂也难逃缺货困境
    
当前DRAM市场的供应紧张状况已影响到整个产业链。数家顶级供应商据报道已拒绝为10月份的分配报价,DRAM模组制造商正在为本季度末的缺货情况做好准备。
    
韩系大厂“直接不给报价”,因为DDR5 DRAM颗粒已经无货可卖,客户只能等到11月再排队重新下单。
    
业界私下坦言,从原厂释出的态度来看,恐怕不只是10月,可能整个第四季都很难抢到货。如果真有急单需求,就直接按照现货价格来购买。
    
美光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已对此发出警告,称DRAM是一个 “紧张的行业” ,DRAM容量供应增长将滞后于需求直到2026年年底。
    
03 AI驱动:需求结构已根本改变
    
此轮存储“超级周期”的核心驱动力并非传统的周期性波动,而是AI算力需求的结构性爆发。为满足激增的HBM和服务器DDR5内存需求,存储原厂将产能优先转向这些高附加值产品。
    
AI服务器对高带宽、大容量存储芯片的 “吞噬式需求” ,彻底改变了市场的供需逻辑。
    
主要压力因素来自AI领域的快速需求增长。虽然HBM最引人注目,但短缺也影响了常规DDR5 RDIMMs,特别是在先进制造工艺方面。
    
三星、SK海力士等主要制造商正在积极重新分配生产能力,以满足AI加速器的需求,这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服务器内存的供应紧张。
    
04 产业影响:从云端到消费端
    
存储芯片的涨价效应正逐步传导至终端市场。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公开表示 “最近内存涨价实在太多” ,反映出手机厂商面临的成本压力。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也坦言,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已真实传导至新品定价上。有分析进一步指出,如果存储芯片成本继续上升,明年智能手机可能再次迎来涨价潮。
    
在PC领域,供应链估计OEM厂的库存水位持续下降,将进一步加剧PC DRAM的供应短缺。有业界人士警告,当前的缺货状况可能引发类似疫情时期的 “断链短缺”局面。
    
05 未来展望:紧缺或持续至2026年
    
多家分析机构认为,此次由AI驱动的存储超级周期,其持续时间和强度可能超过以往。DRAM产业供不应求的状况将延续至2026年底。
    
随着各大原厂将产能优先分配给高阶Server DRAM和HBM,存储市场的传统供需平衡已被彻底打破,一个由AI驱动的新存储时代正在到来。
    
南亚科技先前指出,DDR4目前约占全球DRAM市场约20%,虽然PC业者快速转向DDR5,但TV、网通、消费性或IPC等利基型应用转换的意愿并不高。
    
整个产业缺口虽然终将逐渐缩小,不过长尾效应在短期1-2年内不会消失,将出现一成以上的产能缺口。
本次存储缺货涨价的猛烈程度,被业界形容为“惨烈”。存储模组制造商已开始为季度末的完全缺货做准备,而小米等终端厂商则公开承认成本压力已传导至产品定价。
    
AI对算力的贪婪需求正在重塑整个存储行业的市场逻辑,从晶圆厂到消费电子,无一不感受到这场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存储海啸的冲击。
    
    
推荐阅读:
恩智浦Q3营收31.7亿美元超预期,汽车芯片市场迎来周期性复苏
数据中心交换机成为DDR4“救生圈”,内存市场现世代交替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