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英特尔Fab 52工厂已正式投入18A(1.8纳米)制程的量产,这标志着美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该工厂将生产下一代笔电处理器 Panther Lake 以及服务器芯片 Xeon 6+,预计于2026年正式上市。
英特尔Fab 52工厂已正式投入18A(1.8纳米)制程的量产,这标志着美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该工厂将生产下一代笔电处理器 Panther Lake 以及服务器芯片 Xeon 6+,预计于2026年正式上市。
18A制程的技术突破
Intel 18A制程集成了两项核心技术:RibbonFET和PowerVia。
这些技术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与前代Intel 3工艺相比,18A制程性能提升15%,芯片密度增加30%,并在相同性能下功耗降低超过25%。
Fab 52工厂与产能规划
Fab 52工厂位于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市,是英特尔Ocotillo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批产品与应用领域
基于18A制程的首批产品旨在强化AI运算能力,涵盖客户端与数据中心市场:
-
Panther Lake:作为首款18A AI笔电晶片,它集成了CPU、GPU及专用AI加速器,AI算力最高可达180 TOPS。预计2025年底开始出货,2026年1月广泛上市。
-
Xeon 6+:这款服务器处理器最多支援288个高效能核心,其每时钟周期指令数(IPC)较前代提升17%,专注于AI训练、推理和高密度运算。
这些芯片将应用于AI PC、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电信等领域,并将拓展至机器人等边缘应用。
战略意义与市场竞争
18A制程的量产对英特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重夺制程领先地位:英特尔通过18A技术在超微制程竞赛中抢先在1.8纳米节点实现量产。相比之下,台积电与三星的2纳米制程预计最快到2026年底才能量产。
-
推动美国半导体制造:Fab 52的投产被视为美国半导体制造重回全球领先地位的象征。此举也获得了美国《芯片法案》的支持以及软银、英伟达等民间资本的投资。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取得重要进展,英特尔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6-8个月至关重要,苹果、英伟达和高通等关键客户对18A芯片的测试结果,将直接影响英特尔代工业务的未来。
Fab 52工厂的投产是英特尔重夺先进制程主导权的关键一步,为美国本土的先进半导体制造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Panther Lake和Xeon 6+处理器在2026年的上市,全球高端芯片制造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