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正呈现新动态。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面板驱动IC平均价格环比下降1%-3%,延续此前跌势。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价格下滑幅度已明显收窄,标志着持续多年的价格下行周期出现企稳迹象。
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正呈现新动态。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面板驱动IC平均价格环比下降1%-3%,延续此前跌势。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价格下滑幅度已明显收窄,标志着持续多年的价格下行周期出现企稳迹象。
多重因素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
库存健康化:品牌厂商与面板制造商调整备货节奏,行业库存水位逐步回归合理区间,缓解了供过于求压力。
-
政策刺激见效:中国实施的消费电子补贴政策有效提振终端需求,驱动IC出货量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长。
-
成本端稳定:成熟制程晶圆代工价格维持平稳,未出现此前剧烈波动,为产品定价提供支撑。
潜在风险因素持续发酵
尽管市场呈现复苏信号,但两大变量值得关注:
-
金价飙升压力:近期国际金价突破2300美元/盎司关口,创历史新高。作为驱动IC封装关键材料的金凸块(gold bump)成本占比超15%,若金价持续高位运行,或将推高制造成本。
-
贸易政策风险: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若相关显示组件被纳入加征清单,可能引发供应链成本重构。
下半年展望:供需博弈加剧
行业分析师预测,2024年下半年面板驱动IC价格大概率维持平稳态势。面板厂商为应对成本压力,与上游芯片供应商的议价博弈将更加激烈。供应链企业需重点关注三大变量:晶圆代工产能分配、金价走势及地缘政治变动,适时调整采购策略与库存管理。
产业格局演变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本土驱动IC厂商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在政策扶持与产业链协同效应下,国产芯片在TV、Monitor等中端市场渗透率已突破40%。随着显示技术向OLED、Mini LED升级,具备先进制程能力的头部厂商将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当前面板驱动IC市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价格波动幅度收窄的表象下,暗含着供应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企业需在成本控制与技术革新间寻找平衡点,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抢跑AI芯片赛道!HBM4量产倒计时,DDR4/HBM2E将成历史
华邦电NOR Flash与DRAM双管齐下,24纳米NAND Flash量产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