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10%,达1171亿美元,创历史次高。这一增长由三大引擎驱动:先进制程投资(台积电3nm扩产)、HBM产能军备竞赛(SK海力士清州工厂投产)、以及中国半导体自主化浪潮(中芯国际新增4座晶圆厂)。其中,中国大陆以496亿美元设备支出蝉联全球第一,同比激增35%,占全球总投资的42.4%。
千亿市场再扩容 中国领跑投资潮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10%,达1171亿美元,创历史次高。这一增长由三大引擎驱动:先进制程投资(台积电3nm扩产)、HBM产能军备竞赛(SK海力士清州工厂投产)、以及中国半导体自主化浪潮(中芯国际新增4座晶圆厂)。其中,中国大陆以496亿美元设备支出蝉联全球第一,同比激增35%,占全球总投资的42.4%。
区域分化加剧 三强格局生变
半导体设备市场呈现"东升西降"的剧烈分化:
-
中国大陆: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设备采购占比达78%,12英寸晶圆厂建设数量占全球新增项目的63%;
-
韩国:受HBM需求拉动,设备支出增长3%至205亿美元,其中沉积设备采购额同比暴涨45%;
-
中国台湾:受制于先进制程设备出口管制,设备投资下滑16%至166亿美元,但3nm以下设备占比仍保持58%的技术优势;
-
北美:凭借《芯片法案》补贴,设备投资增长14%至137亿美元,英特尔18A工艺设备到货量环比提升220%。
技术拐点催生设备迭代
2024年设备市场结构性变革显著:
-
前端设备:极紫外光刻机(EUV)出货量突破62台,高数值孔径EUV单价升至3.2亿美元,推动晶圆制造设备销售额增长9%;
-
先进封装:CoWoS封装设备需求激增70%,带动切割/键合设备市场规模突破48亿美元;
-
测试设备:AI芯片测试复杂度提升,探针卡采购量增长35%,测试机台均价上涨至420万美元。
中国产能扩张的双刃剑
中国大陆496亿美元投资中,62%流向成熟制程(90-28nm),引发产能过剩担忧。但SEMI数据显示,中国本土设备商份额已从2020年的7%提升至19%,北方华创的刻蚀机、中微公司的MOCVD设备正加速替代应用材料、东京电子同类产品。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正在改变全球设备供应链格局——2024年Q1,中国晶圆厂国产设备平均验证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14个月。
当全球半导体产业站在2nm制程与3D封装的技术临界点,设备市场的竞争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大国科技博弈的缩影。1171亿美元销售额背后,既是产业复苏的信号,更是下一代技术主导权争夺的起跑枪。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