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深蓝×斯达合资半导体工厂投产:新能源汽车核心器件自主化迈出关键步

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 责任编辑:zoe

【导读】2025年8月20日,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园区内,一台台全新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启动运行——深蓝汽车(长安汽车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与斯达半导体合资组建的重庆安达半导体工厂正式投产。作为国内新能源整车企业与半导体龙头的深度协同项目,这座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器件的工厂,不仅为深蓝汽车的产品升级提供了“硬支撑”,更标志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从“依赖进口”向“自主可控”的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投产q.gif



一、强强联合:整车企业与半导体龙头的“互补型”合作

深蓝汽车与斯达半导体的合作,源于双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的共同判断。深蓝汽车作为长安集团的新能源核心品牌,2024年销量突破30万辆,对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激增(据测算,每辆新能源汽车的半导体成本约占整车的15%,其中核心器件占比达40%);而斯达半导体作为国内IGBT龙头企业,拥有20年的半导体研发经验,其第五代IGBT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效率比行业平均高15%)。双方的合作,本质是“整车应用需求”与“半导体技术能力”的互补——深蓝汽车需要稳定、高效的半导体器件支撑产品升级,斯达半导体需要整车企业的应用场景验证技术,从而形成“需求-研发-生产”的闭环。


二、聚焦核心:新能源汽车“心脏”器件的精准布局

重庆安达半导体工厂的产品定位非常明确: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半导体器件。工厂主要生产IGBT模块、SiC MOSFET等器件,这些器件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IGBT模块负责电机控制,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和功率;SiC MOSFET则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提升充电速度和效率。据斯达半导体透露,工厂采用了其最新的第五代IGBT技术,该技术采用了薄晶圆工艺,降低了导通损耗,效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完全满足深蓝汽车对“高续航、高功率”的需求(比如深蓝SL03车型搭载的IGBT模块,就是由该工厂生产的,续航里程提升了10%)。


三、供应链升级: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

对于深蓝汽车而言,合资工厂的投产是其供应链升级的重要一步。此前,深蓝汽车的半导体器件主要依赖进口(如英飞凌、三菱的IGBT模块),面临着供应链风险(如2023年的半导体短缺导致深蓝汽车产能下降了20%)和成本压力(进口器件价格比国内高30%)。合资工厂投产后,深蓝汽车的半导体器件自给率将提升至60%,不仅降低了供应链风险,还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到12个月)。比如,深蓝汽车最新推出的S7车型,其IGBT模块就是由合资工厂提供的,开发周期比之前的车型缩短了6个月,成本降低了25%。


四、行业示范:“整车+半导体”协同的新模式

深蓝与斯达的合作,打破了传统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链模式,形成了“整车企业+半导体企业”的深度协同。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需求直达——深蓝汽车将整车的应用需求(如续航、充电速度)直接反馈给斯达半导体,斯达根据需求优化器件设计;技术协同——斯达半导体将最新的半导体技术(如第五代IGBT、SiC器件)应用到深蓝汽车的产品中,提升产品性能;闭环优化——双方建立了“需求-研发-生产”的闭环,比如深蓝汽车在测试中发现IGBT模块的散热问题,斯达半导体立即调整了模块的封装设计,解决了问题,这种协同效率比传统模式高50%。


结语

深蓝与斯达的合资工厂投产,不仅是双方业务扩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自主化的生动实践。通过“整车企业+半导体企业”的协同模式,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更优质、更稳定的核心半导体器件。未来,随着工厂产能的扩大和技术的升级,相信这种模式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流,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我爱方案网


推荐阅读:

SiC如何重塑工业充电设计?隔离DC-DC拓扑选型指南

德州仪器电源路径充电技术解析:如何实现电池寿命与系统性能的双赢?

力芯微ET75016激光驱动芯片:重新定义TOF 3D传感精度与效率

多维科技TMR13Nx磁开关芯片:重新定义智能笔360°无死角唤醒体验

Littelfuse推出DO-214AB封装2kA浪涌保护晶闸管,革新电源安全设计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