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市调机构Omdi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达2.087亿台,同比微跌0.1%,市场整体趋于饱和。但区域市场呈现明显分化:北美与中国成为两大增长极,其中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将达3830万台,同比增幅3.2%,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这一增长背后,消费电子补贴政策与大屏化趋势成为核心驱动力。
全球电视市场分化,中国成增长引擎
市调机构Omdi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电视出货量预计达2.087亿台,同比微跌0.1%,市场整体趋于饱和。但区域市场呈现明显分化:北美与中国成为两大增长极,其中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将达3830万台,同比增幅3.2%,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这一增长背后,消费电子补贴政策与大屏化趋势成为核心驱动力。
结构分化:大屏狂飙,小屏遇冷
冰火两重天:
75英寸及以上大屏:出货量同比激增24.2%,占整体市场比重提升至35%;
65英寸及以下小屏:受换机周期延长影响,出货量同比下降6.0%,市场份额缩至42%。
消费行为变迁:
家庭影院需求上升推动客厅场景升级,75英寸以上机型平均售价同比下降12%,性价比凸显;
高端机型(如Mini LED背光电视)占比提升至28%,消费者愿为画质体验支付溢价。
政策驱动:补贴激活换机需求
千亿级补贴效应:
自2024年8月启动的消费电子补贴政策持续发力,对55英寸以上电视给予15%-20%的直补,预计2025年带动新增需求超400万台。政策红利下:
三线及以下城市换机率提升至22%,较政策前增长8个百分点;
线上渠道大屏电视销售占比首次突破50%,京东、天猫平台75英寸机型搜索量增长3倍。
全球对比:中国为何能逆势增长?
北美市场经验:
同期北美电视出货量达4990万台,增长1.6%,主要依赖渠道品牌价格战与技术组合(如QD-OLED、8K分辨率)驱动。但中国市场的差异化在于:
政策杠杆:定向补贴精准刺激大屏需求,避免全市场价格战;
产业链优势:本土面板厂(如京东方、华星光电)75英寸面板成本同比下降18%,支撑终端价格竞争力。
行业挑战:增长背后的隐忧
短期瓶颈:
物流成本上升导致大屏电视乡镇市场渗透率提升受限;
Mini LED背光技术普及率虽高,但良率问题仍影响高端机型利润。
长期机遇:
2026年世界杯等赛事或催生新一轮换机潮,8K电视渗透率预计突破5%;
智能家居生态整合加速,带屏智能音箱与电视的跨设备联动需求上升。
结语:大屏时代重塑产业格局
2025年中国电视市场的逆势增长,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大屏为王"的新阶段。在消费补贴与技术升级的双重推动下,75英寸以上机型从高端小众走向大众普及,不仅重塑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更倒逼产业链在面板产能、背光技术等领域加速创新。这一趋势或将持续至2027年,直至下一代显示技术(如Micro LED)实现商业化突破。
推荐阅读:
三星重启220亿美元晶圆厂:DRAM复苏与AI芯片热潮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