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存储巨头豪赌HBM3E 三星12层堆叠技术提前量产破局

发布时间:2025-05-08 责任编辑:lina

【导读】据韩媒The Elec报道,三星电子已于2025年2月启动12层堆叠HBM3E内存的大规模量产(单层容量36GB),较行业常规周期提前3个月。 这一决策背后,是AI算力需求爆发与半导体制造周期错配的典型矛盾。


存储巨头豪赌HBM3E 三星12层堆叠技术提前量产破局


据韩媒The Elec报道,三星电子已于2025年2月启动12层堆叠HBM3E内存的大规模量产(单层容量36GB),较行业常规周期提前3个月。 这一决策背后,是AI算力需求爆发与半导体制造周期错配的典型矛盾。


时间差博弈成为核心逻辑。 三星存储业务负责人李在镕在内部会议上透露,HBM3E从晶圆制造到最终封装需5-6个月流程,即使能在2025年6-7月通过英伟达认证,实际供货也要等到Q4。而此时,英伟达基于Blackwell架构的H200 Tensor Core GPU已进入量产阶段,其搭载的HBM3E内存需求窗口正在收窄。更严峻的是,按照英伟达两年更新一代GPU的节奏,2025年底HBM4技术标准或将冻结,这迫使三星通过“提前量产生赌认证”策略抢占先机。


认证风险与产能爬坡的双重挑战。 尽管三星对增强型12层HBM3E的散热性能与信号完整性充满信心,但截至2025年5月,该产品仍未进入英伟达的合格供应商名录(AVL)。消息人士指出,三星位于平泽P4工厂的HBM专用产线已预留20%产能用于动态调整,若Q3前无法突破认证壁垒,库存水位可能突破行业安全阈值(通常为4周库存)。不过,这种激进策略也带来回报:三星目标2025年HBM出货量较2024年翻倍,其中HBM3E占比将超60%。


技术路线竞争暗流涌动。 在HBM3E市场,SK海力士已占据英伟达70%以上订单,其12层产品采用MR-MUF封装技术,散热性能较三星TC-NCF方案领先15%。三星则通过引入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技术反击,将I/O密度提升至1.2TB/s。与此同时,美光正加速8层堆叠HBM3E的客户导入,试图以性价比撕开市场缺口。这场技术代际的赛跑,实质是争夺AI训练芯片市场的定价权。


产业链重构中的战略卡位。 三星激进扩产的深层逻辑,在于HBM内存与先进制程的协同效应。通过将HBM3E与2nm GAA晶体管技术捆绑销售,三星试图重构“计算-存储-封装”的价值链。这种策略已初见成效:2025年Q1,三星拿下谷歌TPU v5 PoC订单,其HBM3E内存与3D封装服务组合报价较SK海力士低12%。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三星的豪赌折射出存储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随着AI算力需求每18个月翻番,HBM内存正从“选配”变为“标配”,其产能周期与GPU研发周期的错配将成为常态。谁能更精准地预判技术迭代节奏,谁就能在百亿美元级的HBM市场中掌握主动权。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争,或许没有真正的输家——无论是提前量产的三星,还是按部就班的SK海力士,都在共同做大AI硬件革命的蛋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https://www.52solution.com/kb


推荐阅读:

车载显示技术迭代加速!2025年汽车OLED面板出货量增长19%

AI芯片角力白热化!AMD预计2025年对华芯片出口收入将减少15亿美元

存储迭代加速!SK海力士宣布DDR4正式退出主战场

关税倒计时前夜:IT厂商疯狂囤芯,DRAM价格单月飙升22%

5月电视面板价格企稳背后:厂商减产6%对冲需求降温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