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风暴。集邦咨询(TrendForce)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DRAM合约价环比上涨8-12%,NAND Flash涨幅达10-15%,主流消费级SSD、内存条渠道价单月跳涨超10%。这场由供给侧产能调控与AI算力需求共振引发的涨价潮,正深刻重构存储产业链格局。
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风暴。集邦咨询(TrendForce)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DRAM合约价环比上涨8-12%,NAND Flash涨幅达10-15%,主流消费级SSD、内存条渠道价单月跳涨超10%。这场由供给侧产能调控与AI算力需求共振引发的涨价潮,正深刻重构存储产业链格局。
涨价逻辑拆解:减产效应与AI需求双轮驱动
-
供给侧“饥饿游戏”: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三大原厂自2023年起持续减产,NAND晶圆投片量较峰值削减45%,目前库存周转天数已降至健康水位(DRAM 5周/NAND 6周)。
-
AI算力刚需爆发:AI服务器单机DRAM搭载量达1.5TB(传统服务器300GB),HBM内存价格较DDR5溢价5-8倍,挤压传统存储产能分配。
-
成本传导压力:晶圆代工价上涨15%+封装测试成本上升20%,存储芯片毛利率修复至25%以上,倒逼原厂提价。
(数据支撑:美光Q2财报显示存储业务营收环比增长22%,其中HBM营收占比首超30%)
产业链震荡:模组厂洗牌与终端厂备货博弈
典型案例:
-
长江存储致态TiPlus7100 1TB SSD渠道价月涨18%,创2022年以来新高
-
英伟达H200交付延期,SK海力士HBM3e产能转向AI客户,消费级DDR5供应锐减30%
技术路线分化:HBM与QLC决战制高点
-
HBM军备竞赛:三星量产12层HBM3e,良率突破75%;长鑫存储启动HBM2e验证,2025年Q1试产
-
QLC渗透加速:美光232层QLC NAND占比超40%,4TB SSD成本较TLC下降25%
-
新兴战场:CXL 2.0内存池化技术驱动服务器DRAM需求,英特尔Sapphire Rapids平台订单激增
(技术代价:HBM生产需占用3倍传统DRAM产线,加剧产能紧缺)
后市预警:涨价周期或持续至2025H1
-
需求端:Win12换机潮+AI PC渗透率超30%,2024年全球PC DRAM需求增长18%
-
供给端:原厂扩产谨慎,三星平泽P3工厂优先转产HBM,消费级存储产能恢复缓慢
-
黑天鹅风险:
-
美光福建工厂许可证10月到期,或影响15%全球NAND供给
-
欧盟碳关税落地,存储芯片出口成本再增5-8%
结语
存储芯片的10%涨价只是产业链价值重估的开始。当HBM成为算力战争的“弹药”,QLC引领成本革命,这场涨价潮的本质,实则是存储产业从“规模竞赛”转向“技术霸权”争夺的转折点。对于中国存储军团而言,如何在涨价红利与技术突围间找到平衡,将决定未来十年的行业座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IP市场狂飙20%!85亿美元背后的HPC“军备竞赛”与ARM王座危机
关税倒逼下的“抢跑”狂欢:Q1全球手机出货破3亿,苹果囤货10%暗藏隐忧
12%逆势增长!2025年Q1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首破2900亿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