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的产业背景下,强茂电子推出全新60V N通道SGT-MOSFET系列,以 屏蔽栅槽沟技术(SGT) 为核心,实现导通电阻低至1.2mΩ、开关损耗降低57%的性能突破。通过AEC-Q101车规认证与全场景封装方案,该系列器件瞄准车载电源管理、电机驱动及智能驾驶系统,直面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大厂的竞争,成为国产车规功率半导体的破局标杆。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的产业背景下,强茂电子推出全新60V N通道SGT-MOSFET系列,以 屏蔽栅槽沟技术(SGT) 为核心,实现导通电阻低至1.2mΩ、开关损耗降低57%的性能突破。通过AEC-Q101车规认证与全场景封装方案,该系列器件瞄准车载电源管理、电机驱动及智能驾驶系统,直面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大厂的竞争,成为国产车规功率半导体的破局标杆。
产品功能:全场景覆盖的封装矩阵
强茂SGT-MOSFET系列提供五类封装方案,适配不同功率等级与环境需求:
● DFN3333-8L:3.3mm×3.3mm超薄封装,功率密度提升30%,适用于激光雷达供电模块;
● DFN5060-8L/DFN5060B-8L:5mm×6mm中功率封装,支持连续电流60A,用于车载DC-DC转换;
● TO-252AA/TO-220AB-L:高散热能力封装,TO-220AB-L热阻低至1.5℃/W,适配热管理系统中的电机驱动。
技术突破:SGT架构重构性能边界
1. 电场分布优化:
SGT技术通过三维栅极结构均衡电场强度,将开关损耗(Eoss)降低至传统平面MOSFET的43%,效率提升至98%。
2. 关键参数飞跃:
● 总栅极电荷(Qg):16nC(@VGS=10V),较竞品降低57%;
● 品质因数(FOM=RDS(on)×Qg):0.85Ω·nC,行业领先;
● 反向恢复电荷(Qrr):28nC,减少EMI干扰风险。
3. 工艺创新:
● 激光雕刻工艺控制电极精度±5μm;
● 铜夹键合技术降低封装电阻15%。
竞品对比分析:国产替代的技术底气
行业价值:重构供应链成本体系
强茂SGT-MOSFET通过 “性能对标+成本压制”策略 ,直击行业痛点:
● BOM成本降低20%:以国产化生产压缩流通环节费用;
● 开发周期缩短:提供热仿真模型与车载应用参考设计;
● 认证壁垒突破:AEC-Q101认证覆盖-55℃~175℃全温域。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1. 高温环境下的可靠性挑战:
● 问题:175℃工况下栅极氧化层易失效;
● 方案:采用氮化硅钝化层工艺,MTBF提升至100万小时。
2. 封装应力导致的机械疲劳:
● 问题:温度循环(-40℃↔125℃)引发焊点裂纹;
● 方案:优化DFN封装焊球合金比例(SAC305+1%Bi),抗疲劳寿命提升3倍。
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 智能驾驶系统:激光雷达供电模块(DFN3333-8L封装,效率>97%);
● 三电系统:OBC车载充电器(TO-220AB-L封装,支持6.6kW快充);
● 车身控制:电动尾门驱动(DFN5060-8L封装,峰值电流80A)。
据Yole预测,2025年全球车规MOSFET市场规模将达$82亿,其中60~100V中压器件占比超45%。强茂凭借SGT系列有望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斩获10%以上份额。
未来展望:向SiC与智能化延伸
强茂技术路线图显示:
● 2024年推出120V SGT-MOSFET,适配48V轻混系统;
● 2025年研发集成电流传感器的智能功率模块(IPM);
● 2026年布局SiC MOSFET,突破800V高压平台市场。
结语:国产功率半导体的升维之战
强茂SGT-MOSFET系列以 “参数对标国际,成本碾压竞品” 的策略,撕开车规功率器件的市场缺口。其技术路径揭示国产替代的核心逻辑——不在单一指标上盲目比拼,而是通过系统级优化(如Qg与封装协同设计)实现综合竞争力跃升。随着汽车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中国厂商将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
推荐阅读:
无晶振设计+全功能集成:HOLTEK高性价比单片机重塑工业控制市场
色彩还原+感光度双优!思特威全新SC4336H图像传感器重塑安防视觉体验
纳芯微发布车规级双通道驱动芯片NSD3602-Q1破解多负载控制难题
双芯赋能!大联大友尚联合NXP/onsemi革新驾驶安全监控系统
双核双架构革新!贸泽备货Raspberry Pi新款 RP2350安全微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