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国产NAND逆袭:长江存储三期厂如何重构全球格局?

发布时间:2025-10-24 责任编辑:lina

【导读】长江存储三期项目于2025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7.2亿元,并宣布以实现100%国产设备为目标,成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这一决策源于外部限制下的必然选择——二期工厂因设备供应受阻,月产能从10万片骤降至4万-5万片。三期厂规划月产能10万片,若顺利投产,长江存储总产能将突破30万片/月,直逼全球第三大NAND厂商美光


长江存储三期项目于2025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7.2亿元,并宣布以实现100%国产设备为目标,成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这一决策源于外部限制下的必然选择——二期工厂因设备供应受阻,月产能从10万片骤降至4万-5万片。三期厂规划月产能10万片,若顺利投产,长江存储总产能将突破30万片/月,直逼全球第三大NAND厂商美光


国产NAND逆袭:长江存储三期厂如何重构全球格局?


一、国产设备联盟:从“点状突破”到“系统集成”


目前,长江存储已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国产设备供应链:

  • 刻蚀与薄膜沉积:北方华创2025年上半年获超50亿元刻蚀设备订单,在国产产线中占比超40%;中微公司刻蚀设备支持千层堆叠技术,单价提升30%

  • 检测与封装:精测电子存储检测设备国产化率超60%;通富微电作为混合键合唯一合作伙伴,堆叠良率突破90%

  • 材料与零部件:安集科技CMP抛光液打入232层产线;北京和崎的晶圆传输设备EFEM实现国产替代


关键进展:首条全国产试产线将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采用Xtacking 4.0架构,通过双层堆叠实现等效294层结构


二、国产化率真相:光刻与量测仍是短板


尽管国产设备在刻蚀、清洗等领域国产化率超30%,但核心环节仍依赖海外

  • 光刻环节:国产化率仅0-1%,极紫外光刻(EUV)技术尚未突破

  • 量检测设备:中科飞测等企业仍处亏损阶段,检测精度与国际巨头存在代差

  • 材料领域:ArF光刻胶(南大光电)虽通过28nm验证,但产能不足5000吨


三、商业化挑战:良率与成本的双重博弈


业界对100%国产化持审慎态度,原因在于:

  1. 良率差距:国产设备短期稳定性不足,摩根士丹利估计当前国产化率约45%,良率较国际水平低5-10个百分点

  2. 成本压力:国产试产线需3-5年磨合期,期间维护成本可能高出国际标准30%

  3. 生态协同:九大类设备需系统集成,如混合键合技术依赖通富微电与长江存储的深度调试


四、战略意义:重构全球存储产业格局


若三期厂成功量产,将带来三重变革:

  • 技术话语权:长江存储凭借混合键合专利,已与三星、SK海力士签署授权协议

  • 市场冲击:月产能升至30万片后,全球NAND价格话语权将向中国倾斜

  • 产业链拉动:设备国产化率每提升10%,可降低晶圆成本8%-12%


结语


长江存储三期厂是一场“豪赌”,其成败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存,更承载着中国半导体设备全链条的突围希望。短期需接受良率与成本的阵痛,长期则有望通过系统创新改写全球存储产业规则。


https://www.52solution.com/kb


推荐阅读:

Win10停服引爆全球PC换机潮,Q3出货量增长超8.1%

性能猛兽再升级!闪迪WD_BLACK SN8100 8TB版本正式发售

画质革命!LG联手KAI打造Micro LED飞行模拟器,视觉体验全面升级

三星、SK海力士DRAM价格上调30%,客户转向中长期合约

从3nm到2nm:芯片成本激增280美元,智能手机涨价潮将至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