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长江存储三期项目于2025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7.2亿元,并宣布以实现100%国产设备为目标,成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这一决策源于外部限制下的必然选择——二期工厂因设备供应受阻,月产能从10万片骤降至4万-5万片。三期厂规划月产能10万片,若顺利投产,长江存储总产能将突破30万片/月,直逼全球第三大NAND厂商美光。
长江存储三期项目于2025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7.2亿元,并宣布以实现100%国产设备为目标,成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这一决策源于外部限制下的必然选择——二期工厂因设备供应受阻,月产能从10万片骤降至4万-5万片。三期厂规划月产能10万片,若顺利投产,长江存储总产能将突破30万片/月,直逼全球第三大NAND厂商美光。
一、国产设备联盟:从“点状突破”到“系统集成”
目前,长江存储已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国产设备供应链:
关键进展:首条全国产试产线将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采用Xtacking 4.0架构,通过双层堆叠实现等效294层结构。
二、国产化率真相:光刻与量测仍是短板
尽管国产设备在刻蚀、清洗等领域国产化率超30%,但核心环节仍依赖海外:
三、商业化挑战:良率与成本的双重博弈
业界对100%国产化持审慎态度,原因在于:
四、战略意义:重构全球存储产业格局
若三期厂成功量产,将带来三重变革:
结语
长江存储三期厂是一场“豪赌”,其成败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存,更承载着中国半导体设备全链条的突围希望。短期需接受良率与成本的阵痛,长期则有望通过系统创新改写全球存储产业规则。
推荐阅读:
性能猛兽再升级!闪迪WD_BLACK SN8100 8TB版本正式发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