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期,全球存储市场出现罕见行情,DRAM、NAND Flash、SSD和HDD四大产品线价格同时上涨。这一现象在存储产业发展史上前所未见。
近期,全球存储市场出现罕见行情,DRAM、NAND Flash、SSD和HDD四大产品线价格同时上涨。这一现象在存储产业发展史上前所未见。
涨势之凶猛,主要源于各大云端服务提供商为满足AI与数据中心带宽扩展需求,疯狂采购HBM、DDR5、SSD和HDD类产品。
三大原厂已将资源全力转向毛利率更佳的DDR5及HBM产品,传统存储产品供应缺口持续扩大,推动价格全面飙升。
01 价格普涨:全线上扬,涨幅显著
2025年9月以来,存储市场迎来新一轮全面涨价。闪迪宣布将所有NAND产品价格上调10% 以上,西部数据则逐步提高所有HDD产品价格。
三星电子已发出第四季度提价通知,计划将部分DRAM价格上调15%至30%,NAND闪存价格上调5%至10%。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5年第四季度一般型DRAM价格将季增8-13%,若加计HBM,涨幅将扩大至13-18%;NAND Flash第四季各类产品合约价将全面上涨,平均涨幅达5-10%。
这种四大存储产品线同时上涨的局面,在存储行业历史上尚属首次。
02 需求激增:AI驱动,云厂抢货
AI算力爆发是推动此轮存储需求增长的核心因素。2025年1-9月,全球AI服务器用存储芯片出货量同比激增70%,国内数据中心存储采购量增长33%。
各大云服务厂商为AI及数据中心带宽扩充,疯狂扫货HBM、DDR5、SSD和HDD产品,造成近期四大存储产品全面缺货,价格飙涨。
希捷科技委托的一项全球调查发现,61% 的主要使用云存储的公司预计,未来三年内其云存储需求将增长超过100%。
同时,近线HDD交货期已从原本的数周,急剧延长为52周以上,进一步加速了云服务厂商的存储缺口。
03 供应收缩:产能调整,结构转变
供应端方面,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海外原厂已启动相关减产计划,将70% 以上产能转向HBM等高端产品。
NAND Flash厂商主要通过降低2025年稼动率和延后制程升级等方式达成减产目的。海外原厂还接连宣布将停产DDR4、LPDDR4X等旧制程DRAM产品。
尽管基于下游应用市场的长尾需求,部分原厂决定针对特定客户维持一定DDR4产能供应,但旧设备已经拆除,不可能再回头生产DDR4。
三大原厂资源全力转进毛利率较佳的DDR5及HBM,导致传统存储产品供应严重不足。
04 市场转变:结构变革,周期重塑
此次存储市场的变化不仅是普通的周期波动,更是结构性转变。天风证券指出,存储超级周期的本质是从“周期”到“结构”的转变。
过去,存储行业的周期波动主要由智能手机、PC等消费电子需求驱动,而本次则由AI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企业级需求引领。
Yole Group预测,HBM市场在2030年前将保持33% 的年复合增长率,届时其营收将超过DRAM市场总营收的50%。
对长达10年以上的超级循环,业内持保守态度,但认为此轮景气市场至少能维持4年以上。
05 产业链影响:模组厂承压,原厂占优
市场结构性转变使拥有产品和产能的厂商占据更有利位置。威刚和群联等模组厂原本擅长抢货,但现在面对的是云服务厂商数百亿美元规模的扫货。
三大原厂都已供应紧张,模组厂更难获得充足货源。未来,模组厂的营运将取决于其备货能力,抢不到货的厂商将面临较大压力。
与此同时,国内存储企业正抓住机遇拓展市场。Omdia预测,2025年中国厂商在全球620亿美元的DDR5市场中有望占据30% 以上份额。
长江存储正推进三期扩产计划,2025年底前将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2028年三期达产后总产能将达30万片/月,目标占据全球15% 的NAND市场份额。
存储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AI与云计算需求已取代传统消费电子,成为主导存储产业的新引擎。
随着三大原厂将资源集中于高端产品,DDR4等传统产品的供应短缺可能长期持续,这将进一步推动存储技术从架构到生态的全面升级。
未来,存储市场的竞争将不再仅是价格与产能的竞争,更是技术路线与生态布局的竞争。
推荐阅读:
IDC发布Q3手机报告:全球回暖增长2.6%,中国市场微降0.6%,vivo超越苹果华为夺冠
东芝首创12碟片堆叠技术,预计2027年推出40TB机械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