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NOR Flash供应告急,存储缺料潮蔓延至2026年

发布时间:2025-10-09 责任编辑:lina

【导读】当前全球存储市场正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结构性变革,供需失衡局面正从主流DRAM和NAND产品迅速扩散至NOR Flash、SLC NAND等传统存储领域。随着AI数据中心建设加速,高端存储产能被抢占,同时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持续升温,推动NOR Flash价格稳步上扬,并可能引发DDR4的"超级循环",这场供应危机预计将延续至2026年底。


当前全球存储市场正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结构性变革,供需失衡局面正从主流DRAM和NAND产品迅速扩散至NOR Flash、SLC NAND等传统存储领域。随着AI数据中心建设加速,高端存储产能被抢占,同时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持续升温,推动NOR Flash价格稳步上扬,并可能引发DDR4的"超级循环",这场供应危机预计将延续至2026年底。


NOR Flash供应告急,存储缺料潮蔓延至2026年


市场现状:供需失衡持续扩大


全球存储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供需挑战,AI算力需求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据行业分析,AI数据中心对存储产品的惊人需求已引发全产业链的供应紧张。这种紧张局势不仅局限于高端产品,传统存储领域也受到显著影响,形成广泛的市场波动。


NOR Flash市场率先反应,目前已出现价格上涨。预计到2026年,随着供应限制加剧和需求季节性复苏,这一市场将出现低个位数的供不应求。物联网设备和AirPods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持续增长是NOR Flash需求的重要推手。


SLC NAND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强劲的云端AI需求正在挤压NAND产能。这种挤压效应可能导致SLC NAND出现严重缺货,进一步加剧整个存储市场的紧张局势。


深度分析:传统存储产品的超级循环


DDR4供应危机可能持续至2026年第四季度。预计到2026年第三季度,市场仍将存在约2%的短缺。这种长期短缺主要源于后端封装产能的限制和AI驱动的主流DRAM需求增长。


更令人意外的是,连相对陈旧的DDR3内存也将在2026年迎来价格上涨。这反映了当前存储危机的广度和深度,连本应逐步淘汰的技术也因供需失衡而焕发新生。


报价机制变化同样值得关注,DDR4的报价有效期已缩短至不足一个月,这表明供应商正在积极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但也增加了采购部门的工作难度。


危机根源:多重因素交织的完美风暴


此次存储危机的形成源于多方面因素。AI算力需求爆炸是最主要的驱动力,据TechInsights数据,单是OpenAI的Stargate项目每月就需要90万片DRAM晶圆,相当于全球产量的40%。


产能分配策略变化同样关键,存储制造商在2023年经历惨痛亏损后,不再盲目扩产,而是将资本支出转向利润更丰厚的HBM(高带宽内存)。这种策略转变导致传统存储产品产能受到挤压。


产业链协同失衡也是重要因素,历史上HDD与SSD通常呈现"一涨一跌"的平衡关系,但现在首次出现同时短缺的局面,打破了传统的市场调节机制。


产业应对:短期策略与长期布局


面对持续加剧的存储危机,产业各方正采取不同应对策略。供应商方面,主要存储制造商正积极调整产品组合,将产能转向利润更高的产品。三星、SK海力士等头部企业已停止向企业客户提供DDR4第四季度的报价,这是供应短缺的典型信号。


采购方应对策略更为多样,部分云服务商加速部署QLC闪存阵列以应对HDD短缺,而大型互联网企业则直接与存储原厂签订长期协议锁定产能。


产业链布局也在发生变革,存储原厂正将资本支出集中于先进制程升级,通过优化单位成本结构来提升利润,而非一味追求产能扩张。


未来展望:结构性变革下的新平衡


存储市场此次供需失衡并非短期波动,而是结构性转变的开始。业内专家预测,存储供应紧张局面可能持续十年,这意味着整个行业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价格走势方面,多项预测显示存储产品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趋势。TrendForce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合约价将全面上涨,平均涨幅达5-10%,而DDR4部分规格的合约价在第四季度可能上涨一倍以上。


技术演进将成为破局关键,QLC SSD因具备成本优势且适用于AI海量数据存储需求,正获得原厂重点布局,这可能为缓解存储危机提供一条可行的技术路径。


结语


AI驱动的存储供需失衡已从主流产品蔓延至传统存储领域,形成全产业链的供应危机。随着NOR Flash、SLC NAND持续紧俏,DDR4可能迎来超级循环,存储市场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产业各方需在产能分配、技术演进与采购策略上积极应对,以适应可能持续至2026年甚至更长的市场新常态。


https://www.52solution.com/kb

推荐阅读:

AI与折叠屏推高智能手机均价,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将达370美元

AI芯片股单日市值激增2000亿美元,三星、SK海力士领涨

三星显示8.6代OLED产线确认2026年量产,引领显示技术革新

NAND市场复苏在即,铠侠预计NAND需求年增20%

NAND Flash市场逆转:四季度价格全面看涨,AI需求驱动格局生变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