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2025年台积电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半导体制造巨头台积电宣布其1.4nm制程(A14)将延续现有技术路线,无需采用ASML最新High NA(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这一决策与此前公布的A16工艺(2nm增强版)形成技术路线延续,标志着台积电在先进制程领域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
在2025年台积电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半导体制造巨头台积电宣布其1.4nm制程(A14)将延续现有技术路线,无需采用ASML最新High NA(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这一决策与此前公布的A16工艺(2nm增强版)形成技术路线延续,标志着台积电在先进制程领域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
成本博弈:单次曝光VS多次曝光的经济账
据台积电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Kevin Zhang透露,A14工艺预计2028年实现量产,其技术路线图显示,通过优化Low NA EUV光刻机的多重曝光工艺,可在不增加工艺复杂性的前提下,实现与High NA EUV相近的线宽控制能力。ASML官方数据显示,单台High NA EUV设备售价达3.8亿美元,较现有Low NA EUV设备高出111%。台积电测算表明,采用多重曝光方案可使单片晶圆成本降低约23%,设备折旧周期延长40%。
技术路线分歧:英特尔激进与台积电稳健的博弈
与台积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特尔正加速推进High NA EUV技术应用。作为全球首家接收ASML TWINSCAN EXE:5000系列设备的厂商,英特尔计划2025年在Intel 18A制程中导入该技术。然而,设备高昂的采购成本与维护支出,使得单个晶圆厂建设成本激增35亿美元。随着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近期与台积电高层展开会谈,业界猜测双方或将在先进封装领域探索合作可能,这为半导体行业技术路线之争增添新变量。
工艺创新:背面供电技术成新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A14工艺虽未采用High NA EUV,但通过创新架构设计维持性能领先。其标准版A14工艺采用第二代纳米片晶体管技术,而计划2029年推出的A14P版本将首次引入背面供电网络(BSPDN),实现15%性能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台积电预留了技术升级窗口——A14X高性能版本或将根据High NA EUV设备成本变化,在2030年后评估导入可行性。
行业影响:技术普惠时代的降本逻辑
台积电的技术选择折射出半导体产业的新趋势:当制程节点逼近物理极限,工艺创新正从单纯追求线宽缩小转向系统级优化。市场研究机构TechInsights预测,到2028年,采用多重曝光技术的3nm制程芯片成本将较初代产品下降47%。这种转变不仅影响晶圆代工格局,更将重塑EDA工具、光刻胶等产业链环节的技术演进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