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盘点2018年国内十大“造芯”新势力

发布时间:2018-12-20 来源: 责任编辑:wenwei

【导读】2018年是中国芯片产业腾飞的一年,诞生了很多“造芯”新势力,并且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如嘉楠耘智的首个量产的7nm芯片、华米的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AI芯片、比亚迪的IGBT电动车芯片打破国外封锁,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等等,“中国芯”在2018年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芯片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汽车、工业、通讯、计算机、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芯片产业起源于美国,很多全球知名的芯片公司来源于此,它也是一个垄断性很强的产业,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芯片产值超3900亿美元,近一半的销售额被前十大厂商占据,预计2018年全年产值达到4500亿美元,市场空间很大。受限于知识产权,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影响世界的芯片巨头,但是这几年国内的芯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诞生了很多潜力巨大的企业,海思、紫光、中兴微、大唐等企业不断取得技术突破,2018年是中国芯片产业腾飞的一年,诞生了很多“造芯”新势力,并且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如嘉楠耘智的首个量产的7nm芯片、华米的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AI芯片、比亚迪的IGBT电动车芯片打破国外封锁,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等等,“中国芯”在2018年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笔者带大家一起来看看2018年国内的那些“造芯”新势力。
 
盘点2018年国内十大“造芯”新势力
 
2018年国内的十大“造芯”新势力
 
十、格力
 
近几年,格力的空调产品备受关注,今年让格力成为焦点的是它开始涉足芯片领域。2018年8月,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达10亿元,据悉,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该公司的唯一股东,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出任零边界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
 
格力之所以下决心造芯片,一方面与行业的发展形势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格力的野心和布局,格力自产空调,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但在核心的“空调芯片”上,格力自产化较低,几乎依赖于进口,格力一年在芯片采购上就要花大约40亿元。随着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和突破,格力芯呼之欲出。据业内人士透露,格力已经可以把IGBT自己封装为变频空调必须用的IPM,空调内机主芯片也可自主设计,目前成立集成电路企业,主要的任务是研制高端的变频驱动芯片和主机芯片。
 
九、康佳
 
作为一家老牌的家电企业,康佳的电视曾经家喻户晓,随着互联网电视品牌的冲击,这几年康佳的电视似乎受到很大的冲击。康佳是一个有魄力的企业,今年康佳在AI芯片的研发上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18年5月,康佳半导体科技事业部授权,同时研发的8K图像处理芯片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据悉,康佳涉猎的芯片领域包括电视和物联网芯片,并努力成为收入百亿的芯片企业。
 
康佳之所以造芯片,主要的目的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传统电视芯片的成本不到电视的10%,随着消费升级,芯片在电视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康佳开始用芯片为电视赋能。
 
八、百度
 
今年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布局芯片,其中百度在7月发布的AI芯片“昆仑”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百度对AI的投入和信心很大,而AI芯片作为核心的产品,百度也是非常看重。据百度人士介绍,“昆仑”AI芯片是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基于百度8年的CPU、GPU和FPGA的AI加速器的研发,20多次迭代而生,是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它的运算能力比最新基于FPGA的AI加速器,性能提升了近30倍。
 
百度做芯片并非有意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它将芯片作为一个产品的核心,打造行业的爆款应用。据悉,百度AI芯片将以开放生态合作的方式来推进,将面向智能汽车、智能设备,语音图像等应用场景,满足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开发需求,百度做芯片是为它的开发战略做准备,成为AI行业的驱动器。
 
七、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投资了很多的芯片企业,如寒武纪、深鉴科技、中天微等有一定影响力的芯片企业,今年阿里巴巴开始自研芯片。4月,阿里达摩院宣布自研神经网络芯片Ali-NPU,芯片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计算。
 
9月,阿里巴巴CTO张建锋在2018云栖大会上宣布达摩院宣布,成立一家独立的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与阿里此前收购的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整合在一起,推动云端一体化的芯片布局。阿里巴巴的芯片野心非常大,除了自研技术,CPU IP Core也是它看好的领域,这可是全球最核心的技术,全球仅有ARM、AMD、IBM等屈指可数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就在前几天,阿里巴巴的“平头哥”半导体公司落户上海,注册资本1000万,造芯之路全面开启。
 
六、云知声
 
很多人都知道云知声是国内知名的语音技术厂商,但今年云知声开始加大对芯片的投入,它研发芯片一样成为全面关注的热点新闻。2018年5月,云知声推出了首款物联网AI芯片UniOne,据OFweek电子工程网编辑获悉,该芯片上集成了专门面向AI的加速器,面向语音交互、麦克风阵列降噪和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通用ARM的核,相比于通用芯片,这类专用芯片可以在特定场景中提供更好的技术能力。
 
9月,云知声发布了基于其首款的AIoT芯片“雨燕”,它主要是针对智能音箱和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AIoT芯片“雨燕”采用云知声自主AI指令集,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DeepNet 、支持DNN/LSTM/CNN等多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性能比通用方案提升50倍。据业内人士透露,云知声之所以做芯片是为了加速语音技术的落地,早日推进语音产品的应用和推广。
 
五、华米科技
 
小米造芯片已经不是什么热门新闻了,这一次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也开始造芯片了!9月17日,华米科技发布了一款人工智能芯片,取名“黄山一号”,据悉,这是全球可穿戴领域的首款AI芯片,目前芯片已经成功流片,明年将会应用在华米的产品中。
 
据悉,“黄山一号”将会在RISC—V指令集架构的开发,这款芯片和X86、ARM等架构不同,它拥有性能高、功耗低、体积小、易于定制化、开放、免费和扩展等特点,适合于微小的嵌入形式系统,华米科技的芯片野心很大,它除了为可穿戴产品赋能,同时也将开放,打造业内的AI新标准,成为行业龙头。
 
四、富士康
 
提起富士康,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代工龙头”,但是今年富士康的布局开始涉及芯片领域。从投资到自研技术,它的每一步都走的非常踏实,步步为营是它的策略。9月,富士康与山东济南市政府签约,共同筹建济南富杰产业基金,基金规模高达37.5亿元人民币。据小编获悉,本次合作的资金主要用于富士康的现有半导体产业项目,富士康将促成一家高功率晶片公司和五家积体电路设计公司落地济南。富士康对半导体的布局很早,包括多年前投资日本西部的夏普子公司福山工厂进行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和生产,富士康投资的芯片制造公司包括京鼎精密科技、讯芯科技和天鈺科技等企业等。
 
11月,富士康投资20亿元的半导体项目落户南京,预计2019年年底前竣工投产,该项目将打造以半导体高端设备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园,业务涵盖半导体高端设备、智能制造、整机及零部件研发生产。
 
富士康造芯片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它的“工业互联网”计划,因为工业芯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尤其是信息安全和服务方面,富士康自主研发也就顺其自然了。
 
三、嘉楠耘智
 
矿机领域的芯片主要是专用芯片,嘉楠耘智就是矿机领域的知名企业。8月,嘉楠耘智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7nm芯片,据悉,该芯片拥有业内领先的算力密度、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产能、低功耗、耐高温、高良率。这款7nm量产芯片由台积电代工制造完成,而7nm是目前全球最领先的达到量产水平的芯片制程。
 
当然这款7nm芯片涉及的技术并非那么高深和神奇,毕竟相对于通用芯片,ASIC芯片的设计和研发生产难度更低。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全球首个7nm量产芯片,别被“称赞”给蒙蔽了》里面提到,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能在18个月的时间成功量产首个7nm芯片,反映了企业的潜力,但离国际顶级芯片的实力仍有差距。
 
二、比特大陆
 
同样是矿机领域的企业,比特大陆也是一个有野芯的企业。10月17日,比特大陆正式发布了旗下第二代云端AI芯片算丰BM1682以及终端AI协处理器BM1880。比特大陆的芯片将用于端、边、云等,并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企业。
 
依靠比特币发大财,但是随着比特币的落幕,比特大陆开始将重心转向芯片,为人工智能的布局做准备,AI应用非常广泛,前景不可限量。前不久,比特大陆在南京江北总投资5亿元成立了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究项目。
 
一、比亚迪
 
作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似乎和半导体产业不相干,其实不然,比亚迪可是电子企业的老熟人,以前做电池和配件起家。近日,比亚迪在宁波举办了“IGBT电动中国芯”为主题的核心技术解析会,发布了全新一代车规级IGBT标杆性产品——比亚迪IGBT 4.0,据悉,比亚迪这款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掀开了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国产化的新篇章。
 
车规级半导体技术不同于消费电子,设计门槛高、制造技术难、投资大,被业内称为电动车核心技术的“珠穆拉玛峰”,长期以来,该技术主要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凭借多年的电子技术积累,比亚迪研发生产的IGBT各项技术指标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在芯片损耗、模块温度循环能力、电流输出能力等关键指标上,比亚迪IGBT4.0产品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比亚迪之所以造芯片,源于它在汽车领域的野心,随着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芯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国产车规级芯片将成为首要突破的领域。
 
总结:
 
芯片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也是一个长远的发展大事。研发芯片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美日等企业的优势明显,中国“弯道超车”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既然选择了加入芯片大军,上面这些企业肯定下了决心,不管最后的成绩如何,都值得我们鼓励的敬佩。
 
 
推荐阅读:
 
IDC预估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可达到1.899亿部
OLED2018年Q3市场份额达到61.1%,三星占比高达94.2%
SEMI下修全球晶圆厂设备投资,明年由成长7%转为衰退8%
智慧机大厂迎战5G之路,尺寸、散热、功耗都是挑战
中国集成电路企业的新趋势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