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中国版英伟达”摩尔线程启动申购,全功能GPU第一股启航

发布时间:2025-11-27 责任编辑:lily

【导读】近日,国产GPU芯片设计企业摩尔线程正式启动科创板IPO申购,发行价定为114.28元/股,成为年内最贵新股。这一价格不仅刷新了市场纪录,更凸显了投资者对国产高端芯片领域的强烈信心。据公告显示,此次摩尔线程发行股份数量为70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达80亿元,发行后总股本将增至4.7亿股。按此计算,上市后公司市值预计将攀升至约537亿元,较IPO前估值翻了近一倍。


企业微信截图_20251127181138.png


随着申购结果的公布,摩尔线程的发行中签率引发广泛关注。由于网上初步有效申购倍数高达4126.49倍,远超100倍的阈值,发行人与保荐人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将560万股从网下回拨至网上。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3920万股,占比70%;网上发行数量为1680万股,占比30%。最终,网上发行中签率低至0.03635054%,充分反映了市场资金对摩尔线程的追捧。


为何摩尔线程能成为“中国版英伟达”?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10月,尽管历史不长,却已成为国内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全功能GPU”企业。与此前专注于GPGPU(通用计算GPU)的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等企业不同,摩尔线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产品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与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码这四大功能。这种“四位一体”的能力,使其技术路线与国际巨头英伟达高度相似,因此被业内誉为“中国版英伟达”。


在生态建设方面,摩尔线程自主研发的MUSA(Moore Threads Unified System Architecture)软硬件一体化架构,被视为对标英伟达CUDA的关键举措。MUSA支持跨平台兼容,允许开发者一次编写代码、多处运行,并通过MUSIFT工具实现CUDA代码的快速迁移,大幅降低了开发者的适配成本。目前,MUSA已成功适配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AI框架,以及近千款游戏和图形应用,初步构建起国产GPU的软件生态。


技术迭代迅猛,性能对标国际产品

在过去四年中,摩尔线程以惊人的速度推出了四代GPU架构:从2021年的第一代“苏堤”到2024年的第四代“平湖”,其技术迭代周期远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性能方面,其旗舰产品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性能已接近英伟达RTX 3060的水平,而面向数据中心的MTT S5000集群效率甚至超越了同代国外竞品。这些突破标志着国产GPU在高端领域正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尽管摩尔线程在技术与资本市场上表现亮眼,但国产GPU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国际厂商如英伟达和AMD在生态壁垒、专利积累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其次,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波动与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对供应链造成冲击。然而,随着国内对信创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以及AI、云计算、智能驾驶等下游需求爆发,国产GPU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


业内分析认为,摩尔线程的IPO不仅为自身注入了资金活力,更将带动整个国产GPU产业链的升级。其募资用途主要集中在芯片研发、生态建设与产能扩张,若项目顺利落地,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功能GPU领域的领先地位。


摩尔线程的科创板IPO,不仅是资本市场对国产高端芯片的一次“投票”,更标志着中国在GPU这一关键赛道的突围已进入加速阶段。从技术追赶到生态构建,这家年轻的企业正以“英伟达路径”为参照,试图在巨头林立的GPU市场中开辟国产替代的新航道。未来,其能否真正承载“中国英伟达”的期待,还需在商业化落地与生态竞争中经受考验。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