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AI推理需求引爆存储危机:近线硬盘缺货,QLC SSD将迎爆发增长

发布时间:2025-09-22 责任编辑:lina

【导读】一场由AI推理需求引发的存储供应链危机正在全球数据中心蔓延。根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作为传统海量数据存储基石的Nearline HDD(近线硬盘)已出现严重供应短缺,交货期从数周急剧延长至52周以上。


一场由AI推理需求引发的存储供应链危机正在全球数据中心蔓延。根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作为传统海量数据存储基石的Nearline HDD(近线硬盘)已出现严重供应短缺,交货期从数周急剧延长至52周以上。


这一短缺促使云服务提供商(CSP)加速转向性能更高的SSD,特别是大容量QLC SSD,预计2026年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随着AI推理应用扩张,本应“安静”的冷数据存储需求竟也急速攀升,这对传统HDD的低延迟、高吞吐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01 HDD短缺现状与危机根源


AI推理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数据中心的存储架构。与传统认知不同,即使是AI推理也可能需要频繁调用庞大的历史数据或模型参数库,这使得原本被归类为“冷数据”的资源被重新激活,转变为“温数据”甚至“热数据”。


面对这一变化,传统近线硬盘供应瓶颈凸显。全球主要HDD制造商近年未规划扩大产线,无法及时满足AI刺激的突发性、巨量存储需求。


精密部件如磁头、马达的产能限制,使得短期扩容成为不可能的任务[citation:1。


目前CSP厂商的HDD短缺量约为150-180EB,乐观预计缺口达到200EB。这一短缺已经影响到全球数据中心的正常扩展计划,迫使主要云服务商重新评估其存储架构策略。


AI推理需求引爆存储危机:近线硬盘缺货,QLC SSD将迎爆发增长


02 存储架构的范式转移


在HDD供应持续紧张的背景下,QLC SSD凭借其性能优势成为理想的替代选择。QLC SSD采用4bit/cell的高密度存储,在容量上实现了巨大飞跃,最大存储容量已扩展至64TB,远超传统方案。


性能与成本平衡是QLC SSD崛起的关键因素。对于侧重于读取操作的AI推理服务器而言,QLC SSD不仅能提供更快的读取速度,还能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总拥有成本(TCO)。


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整体企业级SSD合约价将环比增长5-10%。这一涨幅反映了市场对SSD的强劲需求。


数据显示,2023-2025年企业级SSD容量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2486亿GB,2026年有望进一步增至3392亿GB,其中AI服务器企业级SSD需求将达2180亿GB,同比增加55%。


03 市场响应与供应链动态


主要存储供应商已经意识到这一趋势并开始调整策略。近期,海外存储大厂如闪迪、美光、三星相继对报价进行调整。


闪迪已向渠道和消费者客户对闪存产品涨价10%+,美光阶段性暂停报价,三星也已通知大客户第四季度涨价计划。这些动作表明存储供应商正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北美CSP厂商的反应尤为迅速。他们已开始规划在温数据应用中扩大采用SSD,甚至考虑将SSD用于冷数据存储。这一趋势预计将推动QLC SSD在市场中的渗透率加速提升。


针对这一市场转变,国内存储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江波龙等公司已开始拓展CXL2.0、MRDIMM等多种新型内存,并发布SOCAMM2产品,以满足AI与大模型推理的高效益扩展需求。


04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尽管QLC SSD前景广阔,但要完全取代HDD在冷数据存储中的地位仍面临挑战。成本因素是首要考虑,尽管SSD与HDD的价差已缩小至3倍左右,但初始投入仍远高于HDD。


数据管理算法的修正和软件堆栈的适配也是技术门槛。TrendForce指出,若CSP要导入QLC SSD于冷数据储存,需考量对整体拥有成本的精算,有必要坚守价格底线以达到成本平衡。


针对这些挑战,分层存储架构可能成为解决方案。华为预测,到2035年温数据的占比有望超过70%,传统的数据三层结构将逐渐演变为“热温-温冷”两层结构。


这种架构优化可以更好地平衡性能与成本,确保不同类型的数据得到最合适的存储处理。


随着AI推理需求持续增长,存储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变革。QLC SSD的爆发并非简单技术替代,而是AI驱动下存储架构的整体重塑。


对于数据中心运营商而言,尽早规划存储架构转型、评估QLC SSD部署方案,将是应对当前危机并抢占AI先机的关键举措。这场存储危机表面是硬件的短缺,内核却是我们对未来需求预判的集体失误,它迫使我们反思在追求算力巅峰的同时,是否忽视了“存力”这一同样重要的基石。


https://www.52solution.com/kb


推荐阅读:

台积电客户格局生变,博通成2026年最大“黑马”

存储市场供需逆转:三星调涨Q4价格,DRAM最高涨幅30%

芯片工艺迎来新突破!联发科全球首发2nm芯片流片成功

全球NAND闪存涨价潮来袭:美光暂停报价,群联调涨10%

AI投资暗藏风险:科技巨头真实资本开支被低估,2027年或引发价格战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