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全球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我国每年有超过10亿件手机、电脑、电视机等产品流入市场。这些产品中含有的铅、汞、多溴联苯等有害物质,若未经规范处理,会通过废弃产品拆解、土壤渗透等途径进入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为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我国首个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GB 26572—2025)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生效。该标准以“全生命周期绿色管控”为核心,通过严格限量、分类监管、明确标识等要求,推动行业向“无有害物、可循环”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产品选择。
一、三大核心要求:构建“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条管控体系
GB 26572—2025的核心目标是“减少有害物质使用”,为此从限量要求、标识管理、测试方法三个维度建立了闭环管控机制:
-
严格限量:锁定10类重点有害物质。标准明确限制铅、汞、镉、六价铬4种重金属,以及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使用。其中,铅、汞等重金属的限量值与欧盟RoHS指令(2011/65/EU)保持一致(如铅含量不超过0.1%),确保产品合规性与国际接轨;对于多溴联苯等POPs,更是要求“零添加”,彻底杜绝其在产品中的使用。
-
清晰标识:让有害物质“看得见” 。标准要求所有电器电子产品必须标注**“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简称“限用标识”),内容包括有害物质名称、含量、回收处理方式及企业责任信息。例如,手机产品需在包装或说明书上注明“铅含量:0.05%(符合GB 26572—2025要求)”,并标注回收热线,确保消费者和回收机构能快速识别产品的环保属性。
-
统一测试:避免“合规歧义” 。标准采用国际通行的测试方法(如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明确了有害物质的检测流程和判定规则。企业需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测试,提交合规报告,确保产品符合限量要求。这一规定避免了企业因测试方法差异而产生的合规争议,提升了监管的公正性。
二、分类管控:差异化要求适配产业实际需求
考虑到电器电子产品的多样性(从手机、电脑等消费级产品到工业用电子元器件),标准采用**“I类+II类”分类管控模式**,兼顾重点产品的严格监管与中小企业的合规成本:
-
I类产品:重点管控的“民生类产品” 。包括手机、电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与消费者密切接触的产品,纳入“达标管理目录”。这类产品需满足最严格的限量要求,企业必须提交合规声明,并通过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测试。例如,手机中的铅含量必须≤0.1%,汞含量≤0.0001%,且需在产品上市前完成备案。
-
II类产品:目录外的“非民生类产品” 。包括小型家电(如电子玩具、电动牙刷)、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等。这类产品的限量要求相对宽松(如铅含量≤0.5%),但仍需符合基本的有害物质限制规定。企业无需提交合规声明,但需保留测试记录,以备监管部门抽查。
分类管控的优势在于:既确保了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的产品“零风险”,又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缓冲空间,避免因一刀切的严格要求导致产业波动。
三、“2+1”过渡期:平衡合规与产业稳定的务实选择
为避免标准突然实施对企业造成冲击,GB 26572—2025设置了**“2年过渡期+1年库存消纳期”** 的缓冲方案:
-
2年过渡期(2025年8月-2027年7月) :企业可在此期间调整生产工艺(如更换无铅 solder、使用环保塑料)、寻找替代原材料(如用铋合金替代铅合金)、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工信部将联合行业协会开展“合规培训”,帮助企业理解标准要求,降低合规成本。
-
1年库存消纳期(2027年8月-2028年7月) :对于2027年8月1日前生产的库存产品,企业可继续销售,但需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库存产品”字样,提醒消费者注意。这一规定避免了企业因库存积压而产生的浪费,保障了产业供应链的稳定。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估算,过渡期的设置可为企业节省约30%的合规成本,同时确保2027年8月1日后市场上的产品全部符合标准要求。
四、消费者引导:从“被动购买”到“主动选择”的环保转型
标准的实施不仅依赖企业的合规,更需要消费者的参与。为此,标准明确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要求企业通过标识传递环保信息:
-
识别“限用标识” :消费者在购买电器电子产品时,应查看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上的“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标识通常为圆形,内有“限用”字样,下方标注有害物质名称(如“含铅”)及含量。若产品没有该标识,可能不符合标准要求。
-
关注“中国绿色产品标识” :符合GB 26572—2025标准的产品,可申请“中国绿色产品标识”(十环标志)。这一标识是产品环保属性的“权威证明”,消费者可通过扫描标识上的二维码,查看产品的合规信息。
消费者的选择是推动企业合规的重要动力。例如,某手机品牌因提前采用无铅工艺,标注“中国绿色产品标识”,其产品销量在2024年增长了1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环保已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合规行为将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五、行业影响:推动绿色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
GB 26572—2025的实施,对我国电器电子行业的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标准强制企业使用环保材料,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据测算,若所有I类产品实现无铅化,每年可减少铅使用量约5000吨,相当于关闭10家小型铅冶炼厂。
-
提升国际竞争力:标准与欧盟RoHS指令、美国EPA法规等国际标准接轨,企业无需为不同市场制定不同的产品标准,降低了出口成本。例如,某电脑企业的产品因符合GB 26572—2025标准,顺利进入欧洲市场,出口额增长了25%。
-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标准要求产品标注回收处理方式,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规范化拆解。例如,手机中的贵金属(如金、银)可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对原生矿产的依赖。
结语:从“限制使用”到“绿色引领”的跨越
GB 26572—2025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器电子行业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绿色”。该标准不仅保护了消费者健康和生态环境,更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在全球电子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支撑。
未来,随着标准的落地,我们将看到更多“无有害物”的电器电子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将有更多安全、环保的选择。而企业也将在合规过程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正如工信部副部长所说:“GB 26572—2025不是‘限制’,而是‘引领’——引领行业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推荐阅读:
千伏级绝缘破局者:TDK InsuGate B78541A25重构功率模块安全边界
革新三电平架构!瑞萨RAA489300系列突破USB-C电源密度极限
革新HDMI传输瓶颈:Diodes混合式ReDriver破解高速信号衰减难题
毫米空间的微米革命:多维AMR4020VD如何破解精密运动控制的安装困局
Bourns PEC0x系列破壁:4mm全球最小编码器登陆TWS耳机,50万次寿命重塑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