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8月21日,高通技术公司正式推出第二代骁龙W5+与W5可穿戴平台,成为全球首个支持NB-NTN(窄带非地面网络)卫星通信的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该平台基于4纳米制程打造,核心亮点在于解决了无蜂窝网络环境下的应急通信问题——用户在偏远地区、灾害现场等无基站覆盖场景,可通过卫星实现双向应急消息传输,为可穿戴设备注入“生命安全守护”核心功能。
一、技术突破:4纳米架构下的“卫星+低功耗”平衡
第二代骁龙W5+与W5平台的核心技术升级围绕“卫星通信集成”与“低功耗优化”展开:
-
卫星通信能力:首次在可穿戴设备中植入L波段(1.6GHz)NB-NTN卫星模块,支持无基站环境下30秒内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双向应急消息传输(如求救信息、位置数据);
-
低功耗设计:W5+平台搭载专用QCC7320协处理器,将卫星通信待机功耗控制在38μW(较传统方案降低60%),而W5平台则通过简化协处理器设计,满足基础卫星通信需求;
-
定位精度提升:融合机器学习3.0算法与伽利略、北斗卫星信号,GPS定位精度较前代提升50%,达±3米,为应急救援提供更精准的位置信息;
-
射频优化:优化后的RFFE(射频前端)模块面积缩小20%至4.2mm²,降低了设备内部空间占用,为OEM厂商设计更轻薄的设备奠定基础。
二、体验升级:更轻薄、长续航的可穿戴设备新标杆
基于新平台的技术特性,OEM厂商可开发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可穿戴设备:
-
轻薄化设计:射频模块的缩小使设备厚度可突破9mm瓶颈(如Google Pixel Watch 4的表体厚度仅10.8mm,较上代薄1.8mm);
-
续航提升:低功耗协处理器与卫星通信优化,使设备在开启卫星待机模式下,典型使用场景续航达96小时(较传统可穿戴设备提升30%);
-
定制化支持:针对矿工、护林员等特殊岗位,平台支持企业定制版功能(如北斗RDSS短报文、定时位置回报),满足专业场景的安全需求。
三、生态协同:高通+谷歌+Skylo打造“安全通信闭环”
为推动卫星通信在可穿戴设备中的普及,高通与谷歌、Skylo形成技术联盟,分工明确:
-
高通:负责硬件级NB-NTN芯片集成,解决卫星通信与低功耗的平衡问题;
-
谷歌:基于Wear OS系统开发卫星通信协议栈,实现消息加密传输(延迟<2秒),并优化多设备无缝集成(如与手机、平板的联动);
-
Skylo:提供全球首个商用NB-NTN网络,覆盖北纬55°至南纬55°区域,为可穿戴设备提供稳定的卫星通信链路。
三方合作使卫星通信从“技术概念”转向“商用落地”,形成“硬件-系统-网络”的完整生态。
四、应用落地:Pixel Watch 4成首款“卫星通信智能手表”
作为第二代骁龙W5+平台的首发设备,Google Pixel Watch 4搭载了完整的卫星通信功能,成为市场上首款支持应急卫星通信的智能手表:
-
应急求救功能:触发SOS后,手表自动上传精确坐标、心率、血氧、跌倒状态等生命体征数据,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定位并评估用户状态;
-
灾害预警:接收政府发布的台风、地震等卫星广播信息,提前提醒用户规避风险;
-
野外作业保障:针对矿工、护林员等特殊岗位,支持定时位置回报,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实测显示,在阿拉斯加无人区(无蜂窝信号),Pixel Watch 4成功发送500字节求救信息仅耗电1.2%,验证了卫星通信的实用性。
结语
第二代骁龙W5+与W5平台的发布,标志着可穿戴设备从“消费级娱乐工具”向“安全级生命守护设备”的跨越。卫星通信功能的加入,让可穿戴设备在无蜂窝环境下依然能保持连接,成为用户的“生命纽带”。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如2026年语音卫星通话功能的实现),可穿戴设备有望成为“任何环境下的必备设备”,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推荐阅读:
德州仪器电源路径充电技术解析:如何实现电池寿命与系统性能的双赢?
力芯微ET75016激光驱动芯片:重新定义TOF 3D传感精度与效率
多维科技TMR13Nx磁开关芯片:重新定义智能笔360°无死角唤醒体验
Littelfuse推出DO-214AB封装2kA浪涌保护晶闸管,革新电源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