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8月11日,英伟达与AMD的对华AI芯片出口协议引发轩然大波。据《金融时报》报道,两家企业需将H20和MI308芯片在华销售额的15%上缴美国政府,以换取出口许可。这一前所未有的条款不仅折射出美国对华技术管制的升级,也为中美科技博弈开辟了新战场。
一、出口许可的“特殊代价”:15%收入分成
英伟达H20和AMD MI308芯片的对华出口许可附带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条件:两家企业需将中国市场的15%销售收入上缴美国政府。这一安排由特朗普政府推动,旨在为美国创造额外收入,同时维持对华技术封锁。分析师预测,仅英伟达H20芯片在2025年的对华销售额或达230亿美元,意味着美国政府可能从中抽取34.5亿美元。
二、技术管制的双重博弈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的许可审核积压问题延缓了芯片出口进程,但政治干预加速了审批。英伟达在8月6日拜会特朗普后迅速获证,凸显了美国政府对企业行为的直接干预。与此同时,中国国家网信办对H20芯片的安全审查尚未结束,官方媒体“玉渊谭天”直接质疑其存在“后门”风险,为后续市场准入埋下变数。
三、安全争议与技术自主
中国官方对H20芯片的三大质疑直指核心:
-
安全性:是否存在美国政府可操控的后门?
-
-
先进性:性能是否被刻意阉割以满足出口限制?
-
-
环保性:能效比是否达标?
-
华为即将发布的AI推理技术成果,则被视作中国突破HBM依赖、实现技术自主的信号。 -
四、对等反制与本土化机遇
针对美国的收入分成条款,中国可采取以下措施:
-
对等征税:对H20和MI308征收15%的“市场准入费”,资金定向支持本土AI芯片研发;
-
-
技术替代:加速国产GPU(如华为昇腾、寒武纪)的生态建设,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
-
-
安全标准:建立更严格的芯片安全认证体系,倒逼外企透明化技术架构。
-
五、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这一事件可能引发多重影响:
-
企业策略:英伟达或被迫加大在华本土化投资以规避政策风险;
-
-
市场格局:中国AI芯片厂商迎来窗口期,抢占H20留下的市场空白;
-
-
国际关系:其他国家可能效仿美国,在技术出口中附加政治或经济条件。
结语:
英伟达H20的15%分成协议,既是美国技术霸权的体现,也是中国加速自主创新的催化剂。随着华为等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这场博弈或将重塑全球AI芯片产业链的权力平衡。未来,技术主权与市场开放的边界如何界定,将成为中美乃至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议题。
推荐阅读:
德州仪器电源路径充电技术解析:如何实现电池寿命与系统性能的双赢?
力芯微ET75016激光驱动芯片:重新定义TOF 3D传感精度与效率
多维科技TMR13Nx磁开关芯片:重新定义智能笔360°无死角唤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