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半导体行业工艺竞赛迎来关键转折点。根据KeyBanc Capital Markets最新研究报告,英特尔18A(1.8nm)工艺良品率已提升至55%,超越三星SF2(2nm)的40%水平,虽仍落后于台积电N2(2nm)的65%,但标志着英特尔在先进制程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其2025年底大规模量产计划注入强心剂。
半导体行业工艺竞赛迎来关键转折点。根据KeyBanc Capital Markets最新研究报告,英特尔18A(1.8nm)工艺良品率已提升至55%,超越三星SF2(2nm)的40%水平,虽仍落后于台积电N2(2nm)的65%,但标志着英特尔在先进制程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其2025年底大规模量产计划注入强心剂。
良率突破:从50%到55%的跃升路径
报告显示,英特尔18A工艺良率较上一季度提升5个百分点,这一进展得益于其RibbonFET全环绕栅极(GAA)架构和PowerVia背部供电技术的持续优化。相比之下,三星2nm工艺虽略有提升但仍徘徊在40%区间,而台积电N2工艺凭借成熟的GAA实现65%的行业领先良率。
Panther Lake量产倒计时:2025年Q4目标70%
英特尔正按计划推进18A工艺量产进程,其首款搭载该工艺的移动CPU——Panther Lake系列已进入流片验证阶段。KeyBanc预测,到2025年第四季度,18A工艺良率有望达到70%,虽然难以超越台积电,但足以支撑英特尔在高端笔记本市场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技术路线图:从18A到14A的战略布局
英特尔采取"内部验证+外部拓展"双阶段策略:先通过18A工艺在Panther Lake等自研产品上验证技术可靠性,再于2026年推出14A(1.4nm)工艺向外部客户开放代工服务。这一路径与台积电A14(1.4nm)形成直接竞争,预计2027年前后将掀起新一轮制程大战。
行业影响:重塑半导体代工格局
此次良率突破对英特尔意义重大。若18A工艺能按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大规模量产,将有效缓解其IDM 2.0战略下的产能压力,并为争夺AMD、高通等潜在客户奠定基础。不过,要真正挑战台积电的霸主地位,英特尔仍需在2026年后的14A节点实现良率与性能的双重突破。
结语
在先进制程竞赛中,英特尔正通过"小步快跑"策略逐步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18A工艺良率突破55%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标志着这家芯片巨头在工艺研发体系重构后初见成效。随着2025年量产节点临近,半导体行业或将迎来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推荐阅读:
AI重构企业级应用版图:2029年中国EA市场或将突破17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