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调研数据,5月液晶显示器面板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研究副总经理范博毓指出,受美国对等关税豁免期进入最后30天倒计时影响,品牌厂商加速非美市场布局,带动21.5英寸、23.8英寸、27英寸主流尺寸面板需求激增。其中23.8英寸产品因商用市场需求旺盛,单片价格预计上涨0.2美元(约合人民币1.45元),21.5英寸与27英寸产品同步上调0.1美元。
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调研数据,5月液晶显示器面板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研究副总经理范博毓指出,受美国对等关税豁免期进入最后30天倒计时影响,品牌厂商加速非美市场布局,带动21.5英寸、23.8英寸、27英寸主流尺寸面板需求激增。其中23.8英寸产品因商用市场需求旺盛,单片价格预计上涨0.2美元(约合人民币1.45元),21.5英寸与27英寸产品同步上调0.1美元。
电视面板陷入需求盘整 价格博弈持续升级
与显示器市场的火热形成对比,电视面板市场进入传统淡季调整期。集邦数据显示,5月全球电视面板采购量环比下滑8%,品牌厂商库存周转天数攀升至5.2周。为应对关税成本压力,头部品牌要求面板厂承担2-3%的关税成本,导致双方陷入价格拉锯战。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主力厂商通过调控产能利用率(预计5月降至88%)维持价格稳定,32英寸至75英寸主流尺寸面板均价持平上月。
笔电市场急单涌现 产业链谨慎应对
笔电面板市场呈现"总量稳定,区域分化"特征。尽管第二季度备货量较第一季度增长15%,但需求集中于东南亚生产基地转移带来的结构性订单。集邦调查显示,惠普、戴尔等品牌在越南、泰国的组装线产能利用率已达75%,但配套面板急单呈现"小批量、多批次"特点,难以形成持续性需求。面板厂商为维系客户关系,选择冻结价格策略,11.6英寸至16英寸笔电面板均价维持在26.5-34.8美元区间。
下半年市场蒙阴影 厂商转向风险对冲
面对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面板产业链加速风险对冲。京东方成都B16产线已启动"关税特供"生产模式,可灵活切换美线/非美线产品组合。友达光电则推出"关税转嫁补偿机制",承诺若因关税导致客户成本增加,将在后续订单给予价格折扣。群创光电加速布局墨西哥蒂华纳工厂,计划2026年形成50万片/月笔电面板产能。
市场前瞻:价格博弈与产能调节成主旋律
业内分析认为,5月面板市场呈现三大特征:其一,显示器面板成为关税博弈焦点,价格涨幅或将超预期;其二,电视面板进入"以量换价"关键期,品牌厂商库存去化进度决定三季度价格走势;其三,笔电市场区域重构带来供应链柔性考验,面板厂商需在产能利用率与关税成本间寻找平衡点。随着6月关税豁免期结束,产业链或将迎来新一轮价格调整窗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