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延续强劲增势,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分别高出同期工业整体增速4.7个百分点、领先高技术制造业1.5个百分点,呈现领跑态势。
、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延续强劲增势,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分别高出同期工业整体增速4.7个百分点、领先高技术制造业1.5个百分点,呈现领跑态势。
核心产品双线飘红
前两月关键硬件产量实现突破: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达4700万台,同比提升7.2%;集成电路产量突破767亿块,增长4.4%。出口市场同步回暖,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速较去年同期跃升10.7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出口2223万台,同比增长16.5%;集成电路出口量同比激增20.1%,成为最大亮点。
半导体出口冰火两重天
集微咨询同期报告揭示深层结构变化:
-
高附加值产品突围:集成电路出口额达25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7%,量价齐升态势明显;半导体设备出口额6.9亿美元,增幅15.6%,创三年新高。
-
基础器件承压:半导体器件出口额64.6亿美元,同比骤降21.6%;半导体硅片出口额仅2.8亿美元,暴跌36.9%,反映上游材料端国际竞争力不足。
产业链升级阵痛显现
数据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转型轨迹:
-
成熟制程芯片产能释放效应显著,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28nm及以上工艺满产运行,支撑集成电路出口放量。
-
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设备商在刻蚀、薄膜沉积领域突破,推动半导体设备出口单价提升至43万美元/台,同比上涨8%。
-
功率器件、硅片等基础领域受国际巨头价格压制,碳化硅衬底等高端材料进口依存度仍超75%,制约出口竞争力。
隐忧与机遇并存
尽管2月单月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主要品类出口额环比均现下滑,但产业升级路径已清晰: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芯片获国际大厂认证,推动存储芯片出口占比提升至18%。分析机构指出,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自主化率在2025年末突破30%,我国半导体出口结构将迎来质变拐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AR/VR市场陷技术空窗期 今年出货量恐跌12% 机构押注明年报复性反弹87%
环球晶圆加速碳化硅布局 8/12英寸产能双线扩张破局供应链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