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光伏赛道火热,却受“心脏”产能制约,SIC与IGBT谁是新能源的最优解?

发布时间:2022-11-22 来源: 责任编辑:wenwei

【导读】“逆变器就靠排队抢货,单子可以接,队伍请排好”,在各大光伏行业交流群里,询问逆变器是否有货成了光伏人的日常。


9.jpg


1、光伏逆变器“心脏”部分产能不足


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光伏逆变器出货量高速增长。据光大证券测算,国内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年的149亿元增长至196亿元;相应的,海外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有望从546亿元跃升至694亿元。


而中国本土的光伏逆变器厂商加快技术与产品升级,已在全球占据重要位置,国内逆变器厂商在全球逆变器市场中占据超六成市场份额。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供应商中,有六家是中国供应商,其中华为以23%的市占率位居榜首。


近期,有“微型逆变器双雄”之称的昱能科技(688348.SH)、禾迈股份(688032.SH)均公布了三季度报告。其中,昱能科技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475.84%;禾迈股份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则为1.6亿元,同比增长273.45%,业绩喜人。


除聚焦于微型逆变器领域的“双雄”之外,产品更为丰富的行业龙头阳光电源(300274.SZ)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国内逆变器出货量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20.61亿元,同比增长36.94%。阳光电源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从2021年起,一直都在逐步扩产能。


作为光伏系统的核心部件,光伏逆变器可以将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反馈回输电系统或供离网的电网使用。也就是说,如果要使用太阳能生成的电能,没有光伏逆变器这个转换元件是做不到的。


光伏逆变器原材料由机构件、电感、半导体器件等构成,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材料主要为IGBT元器件和IC半导体,其中以IGBT为主的半导体器件在驱动保护、过电流/短路保护、过温保护、机械故障保护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是逆变器的“心脏”,约占逆变器成本的12%左右。


目前光伏逆变器产能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心脏”——以IGBT为主的半导体器件身上。


“我手上做光伏逆变器的客户,多少每家都有一些缺IGBT芯片。”光伏逆变器上的芯片大大小小有几十颗,不同公司可能会缺不同的芯片。目前至少一半能够实现国产,只有比较核心的主控芯片尚需时间验证。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并非所有光伏逆变器芯片都要依靠进口,只是早期国外的品牌基础领先,现在要切换成国内的品牌,需要很长时间去验证。“这是需要过程的。有的厂家用惯了某些品牌,会觉得现在已经很稳定了,没有必要冒风险去测试国内的芯片。所以对于某些芯片而言,主要是缺机会,倒并非都是技术上的问题。”


招商证券的研报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半导体材料供给受限,而电车、光伏等下游需求高增,造成的芯片短缺一直持续至今。


“从去年开始,我手上做光伏逆变器的厂商,订单增幅很大,百分之三十、五十乃至翻倍都有”。从半导体厂商角度来看,去年上半年光伏逆变器就已经有了产能不足的苗头,但由于各家可能还有一些囤货,下半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上述工作人员认为,光伏逆变器产能不足的问题源自市场占有率高的芯片公司,这些公司目前可被替换的比率相对低。短期内很难被替换的芯片公司,其产能减少则有可能间接影响到行业产能。


目前就其客户群来看,缺一些主控芯片的比较多。若按照当下的产能,大概要到明年一、二季度,情况才能有些好转。


2、国内核心公司技术


国内车规级IGBT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下游应用(电控系统)。国内企业中生产模式不一样,有IDM模式和Fabless模式。


时代电气和比亚迪业务垂直整合,从IGBT芯片设计到最下游的电控系统均有布局。


士兰微作为IDM大厂,业务完整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模块封装。


斯达半导和宏微科技采用Fabless的模式,专注芯片设计和模组封装环节,晶圆制造则外包给晶圆代工厂完成。


智新半导体和青蓝半导体则专注于模组封装环节。华虹、积塔和中芯绍兴则专业从事IGBT晶圆代工。


目前在A股上市的核心公司主要包括,斯达半导、士兰微、时代电气。还有未上市的比亚迪半导体。斯达半导,目前是IGBT国产替代领军企业,从下游的模块封装向上延伸至芯片设计。主要产品为IGBT模块,约占主营收入的95%。覆盖了下游细分市场,包括工控、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变频白电等。2021年研发出微沟槽+场截止(英飞凌第七代)的车规级芯片,并将于2022年量产。经营业绩方面,营收稳定增长,新能源占比持续提高。


时代电气,掌握高低压IGBT芯片核心技术,公司2021年IGBT收入约9亿元,其中汽车IGBT产品收入约2亿元。


士兰微,2001年,引入晶圆产线转型IDM厂商。目前,公司所有量产的IGBT模块所配套的IGBT芯片均采用场截止技术,与英飞凌第四代芯片对标,性能指标上均与英飞凌第四代持平。


目前国内车规级IGBT厂家来说,2021年配套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收入在4.5亿-5亿元。比亚迪半导体主要比亚迪汽车内部配套。时代电气目前2021年汽车IGBT产品收入约2亿元,看后期产能释放。士兰微电机驱动模块通过多家客户测试,PIM模块的营业收入将成为新的快速发展。


3、2025年光伏IGBT市场规模将达百亿元


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达到54.88GW,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还预计2022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75G~90GW,2022-2025 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83GW~99GW。与此同时,出口市场也不断增长。日前,欧盟发布能源独立路线图,力求从天然气开始,在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依赖。3月15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专家认为,欧洲大概率会加速光伏布局与应用,今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能会超出预期。


在此情况下,作为光伏逆变器核心器件的IGBT,市场空间也被极大拓展。对此,赛晶科技董事会主席项颉就指出,目前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已经有了共识,包含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相继出台“碳中和”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在发电、输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均采取相关的措施。这样就需要在能源和产业结构、技术和标准,以及配套的政策等诸多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发展体系。作为光伏逆变器中的核心元器件,IGBT一定会受到这一市场发展的直接带动。


未来十年,电动化和数字化将成为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电动化涉及发电、输变电、储能、用电在内的电力价值链各个环节,而光伏是其中的发电环节。包括IGBT在内的功率半导体在整个电力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电动化的推进,未来功率半导体的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逆变器中IGBT等电子元器件使用年限一般为10年-15年,而光伏组件的运营周期是25年,所以逆变器在光伏组件的生命周期内至少需要更换一次。这也进一步扩大了IGBT在光伏系统中的使用量。


项颉估算,2021年中国光伏市场对IGBT的需求约为15亿元。如果加上中国逆变器厂家出口逆变器的需求,这一规模近40亿元。随着市场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提升,对IGBT需求也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加上替换装机容量的IGBT需求将达百亿元规模。


4、SIC或可代替IGBT


由于逆变器的半导体材料构成更为分散,多数并非专供。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也让许多人担心是否存在抢“芯”的问题。


上述工作人员提到,如果公司资源有限的话,这得看各家公司的分配策略。“汽车和逆变器的芯片材料区别不大,但汽车的利润可能更高。”


“国内的半导体厂商不会因为汽车市场爆发而减少光伏逆变器的生产”,国内厂家已经有量产的产品应用在光伏逆变器中,而汽车市场是一个新兴爆发的市场,绝大部分产品都还在开发中,所以不会相互占用产能。


东方证券研报提到,在光伏领域,SiC器件可有效提高光伏逆变器性能,有望逐步替代硅基IGBT成为逆变器核心。


SiC是新一代的功率器件,比较适合(高耐压的产品),可以替换部分IGBT。


相比于硅基IGBT,SiC具有更低的导通损耗、更低的开关损耗、无电流拖尾现象、高开关速度等优点,并且可以在高温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有利于提高光伏逆变器使用寿命及提高效率。


根据SiC芯观察数据,采用SiC器件,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可从硅基的96%提升至SiC MOSFET的99%以上,能量损耗降低50%以上,设备循环寿命提升50倍。随着未来应用于光伏领域的SiC逐渐成熟,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其有望逐渐替代硅基IGBT在光伏逆变器上的应用。


而国内光伏逆变器厂商加快布局,也为SiC国产化提供历史性机遇。


国内较早进入SiC领域的华润微(688396.SH)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提到,公司SiC上半年销售额主要以SiC二极管产品为主,SiCMOS也已批量销售,主要应用在充电桩、光伏逆变器、工业电源、新能源汽车等。


未来随着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料进程加速,逆变器向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SiC器件有望受益于本土供应链优势,迎来发展良机。据东方证券研报,SiC芯观察数据显示,2020年SiC光伏逆变器占比为10%,预计2035年占比将达到75%,未来空间十分广阔。


来源:贤集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从Q3财报看安防产业现状:龙头厂商存货大增,上游供应链经营承压

面板大厂群创和友达开启裁员,外籍员工先受影响

2nm之战,英特尔能否抢占先机?

砍单3000万部,三星下修明年智能手机出货目标!

晶圆代工投资需求最强?ASML扩产EUV与DUV设备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