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品 > 正文

数字电感电容传感芯片原理揭秘:飞法级精度如何实现非接触检测

发布时间:2025-10-21 责任编辑:Lily

本文深入剖析了数字电感电容传感芯片的工作原理,并以MLC12G芯片为例,详解其如何通过检测微小电容/电感变化,实现高精度非接触式感测。文章阐释了从物理变化到数字信号的处理链条,并列举了该芯片在金属检测、手势识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突出其高分辨率、低功耗及强穿透性的技术优势。


数字电感电容传感芯片通过检测电容变化来感知物理量(如位置、位移、压力等),并借助数字化信号处理实现高精度测量。其工作原理如下:

电容效应:当外部物理量(如物体位置移动或压力变化)引起两个导体(通常为金属电极)之间的电介质(例如空气或液体)的介电常数、电极间距或有效面积发生改变时,电容值相应产生变化。

信号转换:电容的变化被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再经由模数转换器(ADC)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内部集成数字处理电路,对信号进行解析,通过16位数字输出(分辨率可达0.5飞法拉)完成高精度测量,并支持最高1MHz的I²C通信。


16135443801802.png


工采电子代理的MLC12G是一款高集成度的双通道电感电容传感芯片。在用于金属接近检测时,芯片直接连接电感线圈,测量线圈的自电感,对人体及非导电物质不敏感;在用于电容接近检测时,芯片则直接连接被测电极,测量单端对地的自电容。该芯片利用谐振激励方法,解算出微小的电感或电容变化,从而推算出位置信息。

相比传统搭配铁氧体线圈的方案,MLC12G可适配更小的PCB线圈,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高分辨率的非接触式金属检测方案。与传统的触控型RC振荡检测结构相比,MLC12G采用甚高频谐振方法,结合检测电极,能够实现对物质介电特性的检测,且电场穿透性更强。

MLC12G的振荡频率可在10kHz至100MHz范围内任意配置,频率测量输出为16位数字信号,功能配置与数据读写支持最高1MHz的I2C通信速率。芯片内置低噪声LDO电源管理模块,适配2.0V至5.5V的宽电源电压范围。此外,芯片还集成温度传感电路,可用于温度补偿及其他温度检测场景;频率计算由内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全数字化输出,支持多种工作模式,配置灵活。

系统框图


16135446852674.jpg


MLC12G芯片特性

  • 电感测量范围:100nH ~ 1mH

  • 电容测量范围:0 ~ 100nF

  • 工作温度范围:-55℃ ~ +125℃

  • 频率范围:10kHz ~ 100MHz

  • 频率分辨率:16位

  • 供电电压范围:2.0V ~ 5.5V

  • 转换时间:1ms ~ 100ms(可配置)

  • 平均功耗:7.5μA @ 1Hz

  • 睡眠模式电流:50nA

  • 停机模式电流:40nA

  • 封装形式:QFN16

MLC12G应用领域

  • 金属接近检测

  • 金属按键触控

  • 人体接近检测

  • 手势识别

  • 位置传感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