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科技界迎来一则重磅消息:鸿海集团(又名富士康)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OpenAI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设计开发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架,并推动其在美国本土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AI硬件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也凸显了全球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布局加速。
过去数月,OpenAI动作频频,先后与英伟达、超微半导体等云计算及芯片巨头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大力扩张其数据中心规模。此外,OpenAI还在今年10月与博通公司达成芯片及零部件采购协议,逐步加强对AI供应链的掌控。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支撑其庞大的AI算力需求,但也引发了市场对AI领域是否存在泡沫的担忧。
与此同时,鸿海集团正积极寻求转型,力图扩大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减少对苹果iPhone组装的过度依赖。此次与OpenAI的直接合作,正是鸿海迈向AI硬件领域的关键一步。
合作内容:从服务器机架到全链条硬件
根据协议,鸿海集团将与OpenAI共同设计开发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架,并致力于在美国本土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富士康还计划为美国数据中心设施生产线缆、电力系统及其他关键设备。值得注意的是,双方表示此次协议不包含具体采购承诺,更侧重于技术整合与供应链协同。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在声明中强调:“此次合作是确保AI时代核心技术在美国本土构建的重要一步。这项工作将强化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力,并助力人工智能的红利广泛共享。”
战略意义
这一合作背后,是OpenAI对美国本土AI基础设施的长期战略布局。据悉,OpenAI今年已与甲骨文、软银集团等企业联手,计划在未来几年向美国数据中心及AI基础设施领域投入高达5000亿美元。这一计划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初期阶段宣布,凸显了其对美国本土科技自主的重视。
对鸿海而言,此次合作不仅是其扩大AI业务的重要契机,也是应对全球贸易形势的明智之举。通过在美国扩大AI服务器生产,鸿海既符合美国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土制造的要求,也能有效规避潜在的关税风险。
AI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加码
奥特曼此前透露,OpenAI已承诺投入1.4万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数字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天文数字,更不用说一家尚未盈利的初创公司。然而,这也反映出AI行业对算力资源的极度渴求。
此外,鸿海在同日宣布与Intrinsic成立合资企业,共同探索AI数据中心业务,进一步彰显了其在AI硬件领域的雄心。
鸿海与OpenAI的合作,不仅是两家企业的强强联合,更是全球AI产业链重构的重要信号。随着AI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硬件基础设施的本土化与定制化将成为竞争的关键。此次合作能否成为美国AI供应链自主的里程碑,业界将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