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9月下旬,小米汽车宣布一项重大组织架构调整,成立直接向雷军汇报的一级部门——架构部,专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技术架构的规划与定调。新部门由雷军亲自挂帅,成员包括部分研发部门负责人与核心骨干。整车研发负责人崔强已转入该部门,原电动力负责人王振锁接替崔强负责整车研发工作。此次调整发生在小米汽车业务发展的关键节点。截至2025年9月,小米SU7累计销量已突破25.8万辆,首款SUV车型YU7上市三个月交付超4万辆,售价52.99万元起的SU7 Ultra锁单量超过2.3万辆。业内预计小米汽车业务有望在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
01 新部门战略定位
架构部作为小米汽车的一级部门,具有独特的战略定位。该部门将直接向雷军汇报工作,成员由研发部门负责人与核心骨干组成。
在汽车行业,类似职能通常被列为二级部门或项目组,小米将其提升为一级部门,显示出对技术前瞻规划的高度重视。
架构部的核心使命是思考并定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下一代技术架构。在汽车行业,一个技术平台通常会推出3款以上车型,存续3-5年,直接决定车企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产品开发、验证与量产都是长周期工作,技术定调需要提前5-8年进行。这意味着架构部当前的决策,将影响小米2030年前后的产品技术基调和市场地位。
02 技术布局的紧迫性
汽车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技术路线选择成为企业竞争的分水岭。电动化领域,高性能电机技术竞争白热化;电池面临超充与固态路线选择。
智能化领域,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路径与付费意愿尚不明确,纯视觉与激光雷达方案各有拥趸。
2025年3月小米SU7辅助驾驶事故后,工信部收紧了智能驾驶宣传口径,禁止使用“智驾”等模糊表述,行业从“技术狂热”转向“安全务实”。
一位行业人士举例解释技术决策的长周期特性:“在2019年,当电动汽车快充技术普遍在100kW时,车企就需要思考,是要在2025年推800kW的超快充,还是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池。”
架构部的设立有助于小米在模糊的技术竞争中明确方向,避免盲目跟风风险。
03 小米的技术积淀与市场表现
小米汽车自2021年成立以来,一直强调技术自研的重要性。其自研高性能电机帮助SU7实现零百加速2.78秒,SU7 Ultra更在纽北赛道突破保时捷Taycan创造的圈速记录。
这些技术成果直接拉动了市场表现。2025年9月,小米汽车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小米SU7累计销量已突破25.8万辆,YU7上市三个月交付超4万辆。
销量增长为小米汽车带来了盈利曙光。花旗、华泰等券商预测,小米汽车业务有望在第三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预测值分别为7.22亿元和10亿元。
04 架构部成立的战略意义
架构部的成立标志着小米汽车从“生存战”转向“持久战”。随着销量攀升与盈利曙光初现,小米汽车获得了技术深耕的资本,开始从产品驱动转向技术驱动。
随着小米汽车交付量提升,线下门店正承担起汽车体验、用户服务与生态联动的多重职能。
技术驱动一直是小米汽车的核心优势。自研成果已直接转化为品牌溢价与销量增长,而架构部的设立正是将“技术领先到市场增量”的逻辑延伸至长期技术架构层面。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小米集团现金储备达2359亿元人民币,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保障。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已达206亿元,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小米汽车能够承担长期投入的风险,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这种“以资金换时间”的策略,有望帮助小米在下一代技术架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业内分析认为,架构部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小米未来技术基底与市场竞争力。在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背景下,小米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巩固技术与渠道优势,意在抓住行业洗牌期的机遇窗口。
随着架构部的设立,小米汽车在技术布局上已抢占先机。行业竞争已从“堆配置加压成本”的短平快策略,转向核心技术的长期积累。小米汽车下一步则是通过架构部的战略规划,为2026年后的新车型储备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