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即将迎来重大变革。2025年9月,苹果公司与供应商展开深入谈判,计划在中国台湾地区建立折叠屏iPhone的试验生产线,为2026年的全球量产做准备。
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即将迎来重大变革。2025年9月,苹果公司与供应商展开深入谈判,计划在中国台湾地区建立折叠屏iPhone的试验生产线,为2026年的全球量产做准备。
这一战略布局旨在利用台湾地区成熟的电子产业生态系统和工程资源,完成折叠屏设备的制造工艺优化后,再将成熟生产流程复制到印度进行大规模量产。
01 试产规划:借助台湾供应链资源
苹果正积极推动其首款折叠屏iPhone的诞生。公司选择在中国台湾地区建立小型试产线,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当地供应商丰富的工程资源和产业生态系统。
试产线将承担设备测试、参数调整和折叠屏iPhone制造工艺优化的关键任务。供应商已经在台湾北部一座城市选定了潜在场址,为试产线的建设做准备。
这种策略允许苹果在相对可控的环境中解决折叠屏设备制造中的复杂挑战,特别是铰链精度和屏幕折痕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
02 量产目标:2026年印度制造
印度成为苹果折叠屏iPhone的量产基地。一旦在台湾的试产流程确定和完善,苹果计划将完整生产流程复制到印度工厂以实现大规模量产。
这一决策体现了苹果持续分散供应链风险的全球化战略。印度作为全球新兴制造业中心,不仅提供相对低成本的生产环境,还能帮助苹果避免高额进口关税。
苹果计划在2026年推出新一代iPhone,目标产量约为9500万部,较2025年预计增长逾10%。
03 产品特点:双屏设计与技术突破
苹果折叠屏iPhone将带来全新用户体验。据悉,该设备可能采用双屏系统设计,包括一个7.76英寸的主屏幕和一个5.49英寸的副屏。
设备将采用钛合金机身与液态金属铰链组成的高耐用性结构,解决折叠设备长期存在的耐用性问题。摩根大通透露该设备屏幕折痕控制技术已获突破,这项苹果秘密研发数年的成果即将接受市场检验。
在摄像技术方面,设备可能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解决开孔难题,并以光学指纹识别替代Face ID方案。
04 市场背景:折叠屏市场快速增长
全球折叠屏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5%,市场活力强劲。
目前市场竞争格局激烈。华为凭借其独特技术优势和生态系统,市场份额已从32%提升至45%,超越了长期占据领导地位的三星。
苹果选择此时进入市场,显然是看中了折叠屏设备的巨大潜力。TrendForce预测,2025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980万台,市场渗透率维持在1.6% 左右。
05 战略意义:应对市场竞争与关税压力
苹果推出折叠屏iPhone具有双重战略意义。一方面,公司需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高端手机市场。
苹果公司已告知多家供应商,预计可折叠机型的推出将刺激包括非折叠机型在内的iPhone整体需求。另一方面,苹果也在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压力。
在9月初的年度产品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升级版iPhone 17系列以及更轻薄的iPhone Air,在关税措施损害公司利润的情况下仍保持了价格稳定。
06 市场预期:苹果可能改变行业格局
行业分析师认为苹果折叠屏设备可能成为市场转折点。TrendForce指出,苹果很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这将显著提高消费者对可折叠设备的兴趣和接受度。
苹果折叠屏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生态系统。iOS 27将会针对折叠屏进行专属优化,实现软硬件的无缝协同,这被认为是苹果的杀手锏。
预计苹果折叠屏iPhone年出货量可能达到800-1000万台,考虑到苹果强大的品牌效应,其进入很可能重塑市场竞争格局,预计将分流华为10-15% 的市场份额。
苹果折叠屏iPhone的研发和量产计划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可折叠设备竞争领域。通过先在中国台湾试产再转移到印度量产的独特策略,苹果既利用了台湾地区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供应链资源,又实现了生产地域多元化的目标。
2026年对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苹果折叠屏iPhone的推出不仅可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更将进一步推动可折叠设备从创新产品向成熟产品类别的转变,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价格逐渐下降和材料技术不断改进,可折叠设备有望进一步普及,而苹果的入局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
推荐阅读:
速度超标25%!SK海力士全球首发HBM4量产,AI内存进入10GT/s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