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联发科(MediaTek)宣布其首款采用台积电2纳米制程的旗舰系统单芯片(SoC)已成功完成设计流片(Tape out),成为全球首批采用这一尖端技术的公司之一。
这款芯片预计于2026年底正式上市,标志着半导体产业正式进入纳米片晶体管新时代。此次技术突破不仅巩固了联发科在高端芯片市场的竞争地位,更展现了台积电2纳米制程技术的巨大潜力。
9月16日,联发科(MediaTek)宣布其首款采用台积电2纳米制程的旗舰系统单芯片(SoC)已成功完成设计流片(Tape out),成为全球首批采用这一尖端技术的公司之一。
这款芯片预计于2026年底正式上市,标志着半导体产业正式进入纳米片晶体管新时代。此次技术突破不仅巩固了联发科在高端芯片市场的竞争地位,更展现了台积电2纳米制程技术的巨大潜力。
01 技术飞跃:GAA晶体管结构突破物理极限
2纳米制程节点是半导体工艺从“微米时代”真正迈入“原子级精度”的分水岭。其核心突破在于晶体管架构的根本性变革——从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转向GAA(全环绕栅极)结构。
台积电的2纳米制程技术首次采用能够带来更优异性能、功耗与良率的纳米片(Nanosheet) 电晶体结构。这一变革使得电子传播距离缩短,开关速度加快,同时有效抑制了漏电流现象。
与现有的N3E制程相比,台积电增强版2纳米制程技术逻辑密度增加1.2倍,在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高达18%,并能在相同速度下功耗减少约36%。
02 产能布局:台积电全力保障2纳米芯片供应
台积电正积极扩大2纳米制程产能,以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其竹科宝山F20厂月产能已提升至3万片,高雄F22厂为6000片。
预计到2025年底,竹科和高雄两厂的月产能合计将达到4万片/月,到2026年1月提升至5.3万片/月,明年底将达10万片/月。
台积电CEO魏哲家直言“2nm需求优于3nm”。目前,台积电2nm制程的客户名单包括苹果、AMD、英伟达等巨头,均已锁定早期产能。
03 市场前景:联发科天玑9600或首发2nm工艺
联发科导入2纳米制程之后,首发产品很可能是下世代5G旗舰芯片天玑9600,主要应用在高端手机市场。
由于电晶体密度提升,新芯片将有利于加速AI运算效能,让联发科在AI世代持续稳居全球一线IC设计厂。联发科也有望借此继续取得OPPO、vivo等陆系手机品牌大厂订单。
除了移动芯片,联发科与台积电的合作还涵盖车用、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共同打造兼具高性能与高能效的芯片组。
04 行业竞争:全球半导体巨头的2纳米角逐
台积电无疑是当前2纳米竞赛的领跑者。截至2025年中期,台积电2nm良率已达65%,超过三星的30%-40%,技术领先优势显著。
英特尔也正积极进军2纳米赛道,果断跳过20A,直奔18A(等效2nm),试图通过技术代际跳跃重夺领导权。英特尔18A凭借其业界首发的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在可制造性、能效优化与系统稳定性方面展现出竞争优势。
三星电子则已完成其采用2纳米制程的Exynos 2600的研发工作,并计划启动大规模量产。为了解决散热等问题,三星引入了新型散热部件“热传导模块(HPB)”。
05 应用影响:2纳米芯片将赋能多领域创新
2纳米技术的价值,最终将体现在其对终端产品和应用场景的赋能上。在手机芯片、存储芯片、AI与高性能计算(HPC)等核心领域,2nm正成为驱动算力跃升、能效优化与体验升级的关键引擎。
采用台积电2nm工艺的苹果A20芯片、M6芯片、R2芯片,预计在2026年大规模生产,助力苹果构建“多平台2nm算力矩阵”。
2nm工艺技术红利正快速延伸至存储领域,尤其在高速片上缓存SRAM方面已率先落地。Marvell在今年6月推出业界首款2nm定制SRAM,相较标准SRAM,面积节省15%,待机功耗降低约2/3。
半导体行业的“诸神之战”已经打响。联发科成功流片2纳米芯片,不仅展示了其技术实力,也为2026年的高端移动设备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台积电2纳米产能的逐步扩大以及更多厂商的加入,2纳米技术将在2026年至2027年成为高端芯片的主流选择,为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创新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这场技术竞赛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数字化进程,为用户带来更强大、更节能的终端设备,开启计算技术的新纪元。
推荐阅读:
AI引发存储危机!NAND闪存价格全线飙升,最高涨幅达30%
国产自主GPU时代来临:龙芯9A1000即将流片,AI算力达40T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