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8月,江苏蔚蓝锂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蓝锂芯”)与台湾能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湾能元”)的合作引发行业关注——双方旗下马来西亚天鹏(蔚蓝锂芯子公司)与台湾能元签署三年合作框架协议,拟以49%:51%的股权比例成立合资公司,聚焦高端应用市场,量产超高功率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这一合作,既是蔚蓝锂芯拓展海外产能、切入高功率电池领域的关键布局,也是台湾能元依托技术与品牌优势,加速全球化落地的重要举措,有望成为双方在新能源电池赛道的“增长引擎”。
一、市场驱动:超高功率电池成高端应用“刚需”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高端消费电子等领域对电池的“高功率”需求激增,成为驱动高功率圆柱电池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据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全球高功率圆柱电池市场规模约85亿美元,同比增长28%;预计2027年将达到1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8%。其中,新能源汽车是最大需求端,占比约35%——消费者对“快速充放电”的需求(如10分钟充电至80%),推动高功率电池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如特斯拉的4680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均强调高功率特性)。此外,储能系统(如户用储能、电网储能)需要高功率电池支持“快速充放电”(应对电网波动),高端消费电子(如无人机、电动工具)则需要高功率电池提供“强劲动力”,这些场景共同构成了高功率圆柱电池的“需求矩阵”。
二、合资架构:49:51股权分配,构建“开发-代工-销售”全链条
此次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围绕“超高功率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构建完整业务体系:
-
核心业务:一是开发新一代高功率电池(如21700、4680等主流型号),聚焦“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目标:能量密度≥300Wh/kg、功率密度≥3000W/kg);二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代工服务”(如按新能源车企要求调整电池规格);三是销售自有品牌(如MOLICEL®)及客户品牌的电池产品。
-
利润分配:采用“成本投入+开发贡献”双维度划分模式——能元的技术研发投入(如高功率电池技术规格设计)、蔚蓝的生产投入(如原材料采购、生产线运营)均计入成本;能元的“技术贡献”(如电池性能优化)、蔚蓝的“生产贡献”(如工艺改进提升产能)则作为利润分配的重要依据,确保双方利益公平。
三、优势互补:能元“技术+品牌”赋能,蔚蓝“产能+生产”支撑
双方的合作,本质是“技术与产能”的互补:
-
台湾能元:技术与品牌的“压舱石” :作为拥有40余年锂电池研发经验的企业,能元旗下MOLICEL®品牌在高功率电池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储能、高端消费电子等领域)。此次合作,能元将提供“新一代高功率电池技术规格”(如循环寿命≥2000次、安全性能符合UL 2580标准),并依托其全球渠道(如与特斯拉、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为合资公司导入客户。
-
蔚蓝锂芯:产能与生产的“发动机” :马来西亚天鹏是蔚蓝锂芯的“海外产能核心”,新投产的生产线年产能约5GWh(自动化率达90%),具备“原材料采购-试产验证-批量代工”全流程能力——原材料方面,与LG化学、宁德时代等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确保正极材料(三元锂)、负极材料(石墨)的稳定供应;试产验证方面,拥有“电池性能测试实验室”(可测试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等10余项指标);批量代工方面,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可达85%以上,能满足“大规模订单”的交付需求。
四、协议约束:排他性条款+技术归属,保障合作稳定性
为确保合作顺利推进,协议设置了两大“约束机制”:
-
排他性条款:合作期间(三年),双方不得与“竞争对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SDI)建立“类似产品”(超高功率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代工关系。这一条款的核心目的是“保护技术与市场利益”——避免能元的高功率电池技术泄露,防止蔚蓝的产能被竞争对手占用,确保合资公司在市场上的“唯一性”。若有一方违约,需支付1000万美元违约金(足以覆盖违约造成的“市场份额流失+技术研发成本损失”)。
-
技术成果归属:双方现有技术成果(如能元的“高功率电池技术”、蔚蓝的“生产工艺”)归各自所有;共同开发的技术(如“高功率电池与生产工艺的适配技术”)则按“贡献比例”划分(如能元贡献60%、蔚蓝贡献40%),避免后续技术纠纷。
五、后续进展:框架协议待落地,长期业绩值得期待
目前,双方的合作仍处于“框架协议”阶段,后续需推进以下工作:
-
签订详细操作协议: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转让协议”“生产合作协议”“销售协议”等具体文件,明确技术转让范围、生产责任划分、销售渠道分配等细节;
-
启动试产验证:2026年上半年,合资公司将利用马来西亚天鹏的生产线进行“高功率电池试产”(预计生产1000组样品),测试“技术规格与生产工艺的适配性”(如能量密度是否达到300Wh/kg、功率密度是否达到3000W/kg);
-
客户导入与量产:试产通过后,能元将依托其渠道导入“首批客户”(如特斯拉的储能系统订单),蔚蓝则负责“批量生产”(预计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年产能逐步提升至5GWh)。
结语
蔚蓝锂芯与台湾能元的合作,是“新能源电池赛道”的一次“精准布局”——能元的“技术+品牌”解决了“产品竞争力”问题,蔚蓝的“产能+生产”解决了“规模化交付”问题,二者结合有望让合资公司成为“高功率电池领域的黑马”。尽管短期内(1-2年)合资公司的业绩贡献有限(需完成试产、客户导入),但长期来看(3-5年),随着高功率电池市场的增长(2027年市场规模达180亿美元),合资公司将成为双方的“重要利润来源”,并推动其在“新能源电池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推荐阅读:
德州仪器电源路径充电技术解析:如何实现电池寿命与系统性能的双赢?
力芯微ET75016激光驱动芯片:重新定义TOF 3D传感精度与效率
多维科技TMR13Nx磁开关芯片:重新定义智能笔360°无死角唤醒体验
Littelfuse推出DO-214AB封装2kA浪涌保护晶闸管,革新电源安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