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出现微调,英伟达H20与AMD MI308系列芯片获准恢复向中国大陆供货。这一变动被视为美国在“维护国安”与“保留商业利益”间的平衡之举,不仅缓解了英伟达、AMD的库存压力,更推动台积电、致茂、台光电等半导体链厂商加速去化库存,产业链迎来阶段性利好。
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出现微调,英伟达H20与AMD MI308系列芯片获准恢复向中国大陆供货。这一变动被视为美国在“维护国安”与“保留商业利益”间的平衡之举,不仅缓解了英伟达、AMD的库存压力,更推动台积电、致茂、台光电等半导体链厂商加速去化库存,产业链迎来阶段性利好。
政策调整背景与影响
出口管制精准化:
●美国商务部采用“分级审批”机制,允许非最先进AI芯片(如H20、MI308)对华出口,但保留对算力密度、互联带宽等核心指标的限制;
●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估算,中国大陆AI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2025年4月全面禁令导致其损失25亿美元营收,并计提45亿美元库存损失。
供应链库存回冲:
●英伟达第二季度大陆市场出货恢复后,H20芯片库存去化速度提升30%,预计可冲回8亿美元损失;
●AMD为冲刺业绩,加速MI325X(采用台积电N5制程)量产,并搭配CoWoS先进封装技术,带动致茂(SLT测试设备)、颖崴(测试座)等厂商订单增长。
核心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协同
1. 制程与封装迭代:
●台积电N3制程成为AMD Turin CPU主力工艺,单颗芯片算力密度提升至400TOPS/W;
●CoWoS封装技术升级至2.5D/3D混合模式,支持MI325X与HBM3E内存的高带宽互联。
2. 测试设备需求爆发:
●致茂SLT Tester(系统级测试设备)需求量随AI加速器出货增长,2025年订单同比预增45%;
●颖崴配合CPU/GPU FT(最终测试)的测试座产品,单价提升至1200美元/套。
全球竞争格局演变
●台系厂商主导地位强化:台积电在AI芯片代工领域市占率超70%,金像电(PCB)、台光电(CCL)等材料商同步受益;
●美厂策略分化:英伟达聚焦H20与H100的差异化组合,AMD则通过MI325X的“高性价比”路线争夺云计算市场。
未来趋势展望
●政策不确定性持续:2026年美国大选或引发新的出口管制调整,企业需建立“大陆+东南亚”双供应链体系;
●技术自主化加速:中国大陆厂商(如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推出对标H20的国产AI芯片,但生态兼容性仍需突破。
结语:精准管控下的产业博弈
2025年美对华AI芯片出口政策的“松绑”与“管控”并存,既为英伟达、AMD缓解了短期财务压力,也推动台积电等供应链厂商技术升级。然而,地缘政治风险与国产替代压力仍存,如何在合规前提下平衡商业利益与技术自主,将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命题。
推荐阅读:
AI服务器升级点燃PCB产业链:台系产值冲刺1.29万亿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