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紧随“中国制造2025” 连接器重在“本地化”服务

发布时间:2018-05-29 来源:王琼芳 责任编辑:wenwei

【导读】有行业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连接器市场已经达到544亿美元,中国连接器市场已经占据全球30%的份额,增速是全球市场增速的两倍。而相比消费电子连接器市场,工业连接器市场容量更大、利润更高。“中国制造2025”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制造业,这对工业连接器的发展是一大利好消息,因此连接器厂商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顺理成章。
 
紧随“中国制造2025” 连接器重在“本地化”服务
 
Molex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发展经理Linda Shan充满信心地表示,近几年国内智能制造业发展迅速,需要产业链为电子元件制造提供一个广泛的生态系统并加以支持。同时,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推动了自动化生产特别是机器人的生产需求。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估计,截至2020年,中国将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供货量的40%,中国的机器人行业也将从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获得额外的收益。
 
紧随“中国制造2025” 连接器重在“本地化”服务
赫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区域经理杨思远
 
赫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区域经理杨思远坦言,同日本的电机产品相比,中国的电机产品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的工业自动化需求,一是借鉴来自日本的解决方案,二是借鉴欧洲的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不过据记者了解,赫联并没有只侧重于工业应用领域,而是寻求广泛的产品供应来探索和覆盖所有的市场,比如随着供应商对传感器的投入,赫联也会对传感器有更多投入,而且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传感器也有很多的运用,对赫联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紧随“中国制造2025” 连接器重在“本地化”服务
倍捷连接器(PEI-Genesis)亚洲区总经理徐梦岚
 
“从全球来看,中国市场是备受关注的市场,半导体厂商的业务重心也有所偏向。”倍捷连接器(PEI-Genesis)亚洲区总经理徐梦岚告诉记者,中国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市场,也是倍捷产品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和亚洲正经历工业改革和产业转型,且中国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绿色能源合作,这些都是连接器厂商潜在的机遇。
 
记者了解到,倍捷连接器将聚焦铁路运输、电动汽车、高端工业领(如医疗、非道路用户外设备、通信以及机器人等)。不久的将来,倍捷连接器将在中国设立更多的连接器及线束装配线,丰富产品组合,如光纤连接器和传感器,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来满足亚洲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连接器和线束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同为连接器分销商的赫联电子,作为原厂所重视的渠道伙伴,在规划和执行发展策略方面均同供应商保持协作。在地域拓展、服务提供及选择细分市场方面,赫联同供应商紧密合作。对于供应商“从元器件产品向解决方案过渡”这一转变,也保持着高度一致。作为专业的库存分销商,赫联将持续专注于那些整体方案中的互联产品供应,同时也会增加FAE和当地的产品经理,以快速响应客户本地化的需求。
 
杨思远介绍说,赫联在北美有一百多条授权产品线,在亚洲授权代理数量也达到了五十多条。自亚洲开始运营以来,赫联不断地增加亚洲的授权产品线(这些产品线在北美已经授权)。当然,前提是这些产品线必须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对于这些新增的授权,赫联也会同赫联电子北美密切合作,以确保持续增加业界领先、高质的供应商产品来补足现有产品线。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我们也开发了亚太中文网站。自媒体日益兴起,新媒体领域也是我们极为关注的,Heilind除了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服务账号,还在其他一系列社交媒体上开设了官方账号比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等,力求覆盖更多的平台,为顾客带去多元化的服务渠道,让他们更为便捷地了解最新产品及服务资讯。”杨思远补充说。
 
Linda Shan也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实施工业4.0计划”设定为中国的发展目标,这是一种超高效的工业物联网计划。Molex将积极参与在中国的市场竞争,为包括汽车、医疗、照明、高端服务器以及太阳能之类的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众多细分市场提供范围极广而又多样化的互连解决方案。在本地化服务方面,Molex 位于中国的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也作为精密组件与装配的全球开发中心而运营,在技术、质量和性价比方面有显著优势,目前Molex已在中国成功地建立起了强大而又完善的市场,并且将继续致力于这项事业。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行业呈现出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态势,连接器的整体需求也向着技术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安费诺(Amphenol)、莫仕(Molex)、德尔福(Delphi)等排名前十的连接器厂商,因深厚的技术积累几乎占据了全球连接器60%的市场份额。而在工业4.0时代,这些厂商厚积薄发迅速焕发生机,产品创新设计实现了从“有线”向“无线”转变,甚至向着工业物联网需要的传感器方向拓展。当然,这些厂商也面临着工业应用环境的严苛考验,同时还需要在有特殊需求的“定制化”方面做足功课,并牢牢把握中国工业自动化崛起的商机,搭乘“中国制造2025”政策东风以特色的本地化支持赢得客户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众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推荐阅读:
 
2018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及客车产量分析:产量同比大幅增长 
半导体厂商推出低价FPGA方案,瞄准对于成本最为敏感的消费电子市场
第一版5G标准将于下月公布:揭秘5G标准是如何确立
“芯”势力来袭!盘点2018年市场最需要的中国芯
详解MLCC本轮涨价潮:核心原因是供需失衡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