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7年,伴随着3C行业机器换人的快速发展,轻工业机器人,尤其是协作机器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据GGII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市场协作机器人销量2300台,同比增长109.09%,GGII预计2017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需求仍将高速增长,销量有望突破4000台。
伴随着市场的快速增长,协作机器人产品也在加速推向市场。2014年前后,ABB、FUNAC、安川等国外著名机器人企业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协作机器人产品。2017前后,一大批国产协作机器人产品涌现,老牌公司和一些新兴创业公司一起,组成了强大的国产协作机器人阵营。
一些国产机器人阵营的企业及其产品有:
老牌企业
新松协作机器人
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新松,在2015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7轴协作机器人,具备快速配置、牵引示教、视觉引导、碰撞检测等功能,负载5KG,重复定位精度0.02mm。
遨博协作智能机器人
作为国产协作机器人的先驱,2015年,遨博发布了6自由度的Auto-i5协作机器人,负载5KG,重复定位精度0.02mm,支持拖动视角和API二次开发。2017年遨博发布了Auto-i3,i7和i10,并宣布获得了复星集团6000万元A轮融资。
大族协作机器人
2017年,上市公司大族激光的全资子公司大族电机将机器人事业部独立出来,成立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推出新型人机协作机器人Elfin,分为三个不同的型号:Elfin 3(负载3kg)、Elfin 5(负载5kg)和Elfin 10(负载10kg),支持通过实时工业以太网EtherCAT对机器人本体进行控制,重复定位精度0.03mm,具有“牵引示教”、“自动负载检测”和“图形化编程界面”等功能。控制软件Actin软件来自恩纳基科技(Energid)。
格力协作机器人
格力集团在收购原美凌达工厂后将其改造为机器人公司,2017年3月注册成立格力机器人有限公司。格力在2017工博会上展出了双臂各7自由度与单臂6自由度两款协作机器人。
新兴创业企业
艾利特协作
艾利特成立于2014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及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博士后发起成立。艾利特2016年研发出机器人控制系统,17年发布了EC75七轴协作机器人和EC66的6轴协作机器人,负载分别为5KG和6KG,重复定位精度0.1mm,可以提供大于2.8m/S的最大工具线速度,具备APP示教及AR示教等功能。
智昌集团河姆渡机器人
智昌集团由国家首批“”专家甘中学创立,迟永琳担任首席科学家、执行总裁。2017年9月,智昌集团发布了单臂七自由度河姆渡机器人与国内首次上市的全自主柔性双臂机器人。负载3KG,通过、力传感等传感器信息补偿实时运动控制,重复定位精度0.03mm。、伺服驱动器、中空的一体化机器人关节,全部为智昌集团自主品牌。
节卡协作机器人
节卡团队2014年成立,主要成员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所等,最近刚刚获得6000万元A+轮融资。节卡2017年10月发布了小助系列协作机器人,有3Kg、7Kg和12Kg三个规格。小助协作机器人首创设计了移动终端APP与机器人无线协作、免示教器功能的全新机器人控制系统。
扬天科技协作机器人
扬天科技2015年成立,核心技术团队主要依托天津大学机械学院为主的教授和教师。2017年8月,扬天科技宣布完成Pre-A轮5000万元融资。扬天科技目前有R-Sv5,10,20三个产品系列,采用中空串联机械臂,负载分别为5,10,20KG,重复定位精度0.02mm。
镁伽机器人
2017年10月,镁伽机器人正式对外宣布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2017年12月5日,镁伽机器人基于控制器的分布式设计,发布了MRX-S6六轴协作机器人及T4四轴协作机器人等产品,分别负载3KG和2KG,重复定位精度0.01mm,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移液等用途。
国产阵营VS国外大厂
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最早推出协作机器人的优遨机器人,凭借UR3,5,10系列机器人在全球累计安装了21000多台产品,稳居行业榜首。除了优遨,Rethink和四大家族的协作机器人产业,也都在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国产协作机器人产品上市相对国外晚些,但伴随着协作增长,国产厂商的机会依然很大。不过与一众国外厂商竞争,恐怕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单纯从技术参数看,国产厂商的协作机器人在负载、负载重量比、精度、重量、易用性等方面,部分技术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外厂商水平。但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由于产品投入应用时间短,国产产品还没累积太多数据,相关安全认证,如CE认证,也获得的比较少,相比国外产品还有差距。
具体市场销量看,国外厂商们依旧占据主要地位。2017年,根据企业向GGII上报的销售数据,GGII将协作机器人的市场销量大概分成4个梯队,由多到少依此是:
优遨机器人
Rethink Robotics
ABB/新松
库卡/FUNAC/遨博/安川/川崎/达明 /大族机电
可见,国外大厂依然占据了行业头部,国产厂商只有新松最高,进入了第三梯队。国内新兴企业可能由于未提交数据或产品未量产上市等原因,没有销量数据,没有进入排名。
相比于国外产品,国产产品最大的优势,显然是价格及服务。同等性能指标的产品,有些国产机器人价格甚至只有国外产品的一半。国内厂家在售后及个性化需求的响应方面,也会做的比国外厂商要好。
总体来看,国产产品暂时在市场表现方面还不及国外产品。但未来,经过客户的实际使用验证,以及国内机器人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尤其是核心技术技术的提升,不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市场表现方面,国产协作机器人的中国崛起值得期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