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10月23日,IDC发布《2026年全球IT行业十大预测》(IDC FutureScape: Worldwide IT Industry 2026 Predictions,文档编号 US53858725),提出十项企业应高度关注的关键趋势,共同描绘出未来五年IT发展的实施路径。
在未来数年内,全球IT产业的演进将主要由三大核心动力共同推动:
-
企业级AI智能体规模化部署的持续推进
-
应对由“智能体AI转型”所引发的IT产业结构性重塑
-
前瞻性投入量子计算、新一代通信技术及实体AI设备等快速发展的前沿科技,以构建业务韧性与拓展能力边界
对CIO来说,这些力量交汇催生了一个崭新的领导力挑战:IT职能正从传统的“系统构建与运维者”转型为“智能生态的指挥者”——融合人类智慧、数字能力与自主系统,实现规模化创新与组织韧性。
预测一、从单一模型迈向“复合AI”
到2026年,70%的企业将采用融合生成式、处方式、预测式及智能体能力的复合AI系统。
CIO需构建统一、可解释、可审计且可信的AI架构,并建立治理机制以追踪模型来源、设定伦理边界、落实责任体系,支撑AI在企业中的负责任扩展。
预测二、智能体规模化与编排挑战
到2027年,全球G2000企业的AI智能体使用量将增长10倍,调用量更激增1000倍。
智能体的筛选、调度与优化将成为IT核心任务。CIO需建立完善的监控与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防范“智能体泛滥”,保障自动化决策与企业战略一致并符合监管要求。
预测三、智能体成为交互主界面
到2028年,45%的IT产品与服务将通过智能体作为主要交互接口。
智能体正成为IT服务的“新前台”,重塑采购、交付与用户体验模式。CIO应重构企业架构与用户交互策略,适应以智能体为中心的服务生态。
预测四、从生产力到“协作效能”的衡量转变
到2029年,能够有效评估人机协作成效的企业,其利润率将比仅聚焦生产效率的企业高出15%。
未来领先的企业并非自动化程度最高,而是人机协同最优。CIO应推动建立衡量人类创造力与智能体贡献的指标体系,实现从“降低成本”到“共同创造”的思维转型。
预测五、服务模块化与自治化转型
到2029年,30%的全球IT服务将以模块化、平台化形式交付,并由生成式AI与智能体AI驱动自主编排。
传统合同制服务正逐步被API驱动、具备自我优化能力的智能平台替代。CIO需调整治理、采购与预算模式,以支持持续、自治的服务演进。
预测六、云架构AI化升级迫在眉睫
到2027年,80%的企业将因AI对算力与数据的更高要求而升级云架构,迁移至新一代AI负载优化平台。
无论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传统架构均难以支撑智能体规模化运行。CIO需构建以GPU为核心、融合异构计算与弹性调度能力的AI就绪基础设施。
预测七、数据协作成为差异化竞争力
到2028年,60%的企业将通过私有数据交换平台或数据洁净室实现跨行业数据协作,支撑生成式AI与智能体AI的多元场景。
在AI时代,数据共享已从可选项转变为竞争刚需。CIO应积极参与可信数据生态,平衡数据主权与隐私保护,推动跨界创新。
预测八、量子准备进入关键窗口期
到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政府将借助量子加速计算解决50%的复杂科研与国防课题,包括破解当前加密体系。
量子计算将重构安全格局。CIO应尽早制定“后量子安全”路线图,测试混合加密方案,重构身份与密钥管理体系,以抵御量子级威胁。
预测九、下一代连接重构企业网络边界
到2029年,75%的企业将引入低轨卫星(LEO)通信,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构建天基直达用户(D2C)、设备互联(D2D)与高速宽带融合的统一数字网络。
CIO应将LEO与5G共同视为支撑全球边缘到云集成战略的关键,建设可动态调度的网络能力,以拓展全球业务并强化地缘风险应对。
预测十、边缘智能推动AI推理本地化
到2030年,50%的企业AI推理任务将在终端或边缘节点完成,从而降低云端依赖与延迟,并加强对敏感数据的控制。
随着AI能力向边缘迁移,CIO需重构基础设施与治理框架,充分发挥边缘智能在实时、自主业务决策中的价值。
CIO的新使命:引领智能企业航向
这十大趋势传递出一个明确信息:CIO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管理者,而是“智能企业的领航者”。从智能体治理到量子安全,从创新激发到合规保障,CIO必须在创新与诚信、自动化与协作、规模化与主权之间把握平衡。前路虽充满复杂挑战,却依然可导航。那些具备战略视野、现代化技术栈以及人机协作文化的企业,将有能力转动荡为机遇,将技术颠覆的十年,转化为持续增长的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