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可穿戴市场的兴起和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成功促进了物联网的逐渐铺开。这同时,在物联网系统中最为关键的32位MCU也迎来变革潮,使用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正式展开了价格战。那么倚靠中国大市场的国内MCU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节点?
在IC Insights公开的报告中提到,由于近来针对智慧卡与其它物联网应用的32位MCU使用量大幅增加,预计今年全球的MCU出货量将增加33%,达到254亿颗。不过相对的整体营收增幅却让人大跌眼镜,预计只会增加4%,达到166亿美元。
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因为这部分32位MCU的价格将会大幅下降,并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实现物联网连接功能以及感测器的这部分MCU目前正面临较大的价格下行压力,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戴装置、无线感测节点以及其他嵌入式功能都一定程度上加重了MCU下跌趋势。
不过尽管预测MCU价格将进一步下跌,IC Insights还是预测明年MCU整体营收仍将成长7%达到177亿美元,全球市场单位出货量预计也将提高25%,达到316亿美元。
中国MCU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全年MCU市场销量和市场销售额达到102.4亿颗和28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8.5%,很明显,中国MCU市场的增长是得益于国内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国内工业的转型升级加快,该领域对MCU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快速释放。目前MCU在该领域的主要应用仍为工业电机控制等传统应用。MCU通常着重于I/O口数量和可编程存储接口的大小,非常适合需要支持大量I/O操作和多功能的电机系统。随着新型电机功能的扩展和性能的提升,比如矢量控制、空间磁场定向、坐标分解以及PI调节环路等,这在以前比较常采用8/16位MCU就已经遇到了性能的瓶颈,直接推动了32位高性能MCU产品的发展。
另外的利好,来自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需求。由于MCU产品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不少领域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在国家推动信息安全战略以及集成电路产品“自主可控”的要求之下,国产MCU厂商将会获得一部分近乎蓝海的市场,这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国产自主MCU将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形势虽然喜人,但伴随而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
首先,在消费电子、仪器仪表等中低端领域,国内厂商将有实力与国际一线厂商展开竞争,但如同之前所述,这部分市场一定会面临外资厂商在低端产品领域的压价竞争等情况,这对国内企业的渠道拓展能力以及资本实力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其次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网络通信等领域,对MCU产品的要求较高,这些领域也是目前MCU一线厂商展开竞争的主要战场。这些领域的客户对产品有严格的认证机制,已经建立的合作关系都相对稳定。国内厂商凭借目前的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短期内很难在这些领域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
国内MCU企业如果想要在这次物联网机遇与降价潮并存的考验中胜出,还是应该明确自身市场定位,细分应用领域,量身定做最有效的方案。同时应重视自身的渠道建设和客户合作,与下游厂商紧密合作,最大程度发挥本土优势。
相关阅读:
除台积电 晶圆代工2015年底产能利用率或跌破60%
芯片价格战白热化 集成电路未来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