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碳化硅赛道突围:芯联集成凭什么成为国产模块TOP?

发布时间:2025-08-28 来源: 责任编辑:zoe

【导读】2025年8月27-28日,第五届全球xEV驱动系统技术暨产业大会在上海落幕,芯联集成凭借在碳化硅(SiC)模块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市场表现,荣膺“国产碳化硅模块TOP企业”称号。这是继2024年获得“电驱动技术创新奖”后,公司再次斩获行业权威认可,标志着其在新能源核心部件赛道的领跑地位进一步巩固。


证书1.jpg


一、技术筑基:从650V到3300V的全工艺覆盖

碳化硅模块是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主驱系统、光伏储能逆变器、数据中心电源等场景,其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特性直接影响设备性能。芯联集成作为国内较早布局SiC技术的企业,已实现650V至3300V SiC工艺平台的全面覆盖,覆盖了从消费级到工业级的全场景需求。其中,650V SiC MOS芯片适用于光伏微型逆变器、消费类电源等小功率场景;1200V-1700V产品则针对新能源汽车主驱、工业变频器等中大功率应用;3300V高压SiC模块可满足数据中心高压电源、轨道交通等极端场景的需求。这种全工艺覆盖能力,使芯联集成成为国内少数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SiC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二、市场突围:新能源汽车主驱出货量亚洲前列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SiC模块的市场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芯联集成抓住这一机遇,将重心放在新能源汽车主驱系统的SiC模块研发与量产上。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SiC MOS芯片及模组在新能源汽车主驱系统的出货量已位居亚洲前列,其中车规级功率模组的交付量同比增长200% ,成为公司收入的核心增长点。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芯联集成对“车规级可靠性”的严格把控——其SiC模块通过了ISO/TS 16949汽车行业质量体系认证,满足-40℃至150℃的宽温工作环境,以及1000次以上的热循环寿命要求,完全符合新能源汽车对“高可靠性”的需求。


三、产线升级:国内首条8英寸SiC MOSFET产线批量量产

2025年上半年,芯联集成迎来技术与产能的双重突破——国内首条8英寸SiC MOSFET产线正式实现批量量产。与传统6英寸产线相比,8英寸产线的晶圆面积增加了78%,单晶圆可切割的芯片数量提升了50%以上,大幅降低了单位芯片的生产成本。同时,该产线采用了“ trench gate(沟槽栅)”与“ field plate(场板)”等先进工艺,使SiC MOSFET的导通电阻(Rds(on))降低至2.5mΩ·cm²以下,开关速度提升了30%,性能指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这条产线的投产,不仅解决了国内SiC MOSFET“产能瓶颈”问题,更使芯联集成的产能规模跃居国内第一梯队。


四、生态协同:与小鹏汽车联合实现混合碳化硅量产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本与效率的平衡”是SiC模块普及的关键。2025年,芯联集成与小鹏汽车达成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混合碳化硅(SiC+Si)模块,并实现批量量产。这种模块采用“SiC MOSFET与硅IGBT并联”的架构,既保留了SiC模块的高开关效率(降低损耗20%),又通过硅IGBT降低了整体成本(比纯SiC模块低15%),完美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与成本”的矛盾。此次合作的成功,标志着芯联集成在“生态协同”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其SiC模块在更多车企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五、未来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关联产业

面对全球SiC市场的激烈竞争,芯联集成并未停下脚步。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高电压SiC模块”(如3300V以上)、“多芯片模块(MCM)”等前沿技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公司将拓展关联产业,比如光伏储能、数据中心电源等领域,将SiC模块的应用场景从新能源汽车延伸至更广泛的新能源产业。此外,芯联集成还计划与更多车企、光伏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技术-产品-应用”的完整生态链,巩固其在全球SiC市场的竞争优势。


结语

芯联集成的成功,源于其对“技术筑基”的坚持、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以及对“生态协同”的重视。从650V到3300V的全工艺覆盖,到国内首条8英寸SiC产线的量产,再到与小鹏汽车的混合碳化硅合作,每一步都彰显了其“成为国产碳化硅模块领跑者”的决心。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升级,芯联集成有望继续发挥技术与产能优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SiC解决方案。



我爱方案网


推荐阅读:

千伏级绝缘破局者:TDK InsuGate B78541A25重构功率模块安全边界

革新三电平架构!瑞萨RAA489300系列突破USB-C电源密度极限

驾驭电气噪音!力芯微车规级音频开关破局行车音质困境

革新HDMI传输瓶颈:Diodes混合式ReDriver破解高速信号衰减难题

毫米空间的微米革命:多维AMR4020VD如何破解精密运动控制的安装困局

Bourns PEC0x系列破壁:4mm全球最小编码器登陆TWS耳机,50万次寿命重塑人机交互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