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8月22日,江苏省RISC-V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创新发展交流会在苏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成功举办。作为国内开源芯片领域的标志性事件,该联盟的成立不仅是江苏省对RISC-V这一“AI时代创新密码”的战略布局,更标志着以苏州为核心的长三角RISC-V产业生态正式进入“协同发展”新阶段。来自省、市相关部门领导、RISC-V领域专家及企业、科研机构代表共300余人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这一产业里程碑。
一、RISC-V:AI时代开源芯片的“定制化优势”
在AI大模型、生成式AI及边缘计算快速崛起的背景下,传统指令集架构(如x86、ARM)的“闭源+固定架构”模式已难以满足定制化算力需求。而RISC-V作为一种开源、灵活、可扩展的指令集架构,凭借“允许企业根据场景需求修改指令集”的核心优势,成为AI时代芯片创新的“底层支撑”。
与x86的“高算力但难定制”、ARM的“低功耗但授权成本高”相比,RISC-V的“开源特性”让企业可针对AI场景(如大模型训练、边缘推理)优化芯片架构——例如,为AI模型中的“矩阵乘法”运算定制专用计算单元,将算力效率提升30%;为边缘设备(如智能摄像头、工业机器人)设计“低功耗+高灵活性”的RISC-V芯片,功耗较ARM芯片降低40%,同时支持实时AI推理。这种“场景适配性”,正是AI时代芯片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王磊所言:“RISC-V不是‘替代x86/ARM’,而是‘补充’——它让企业在AI时代拥有‘定制化算力’的选择权,这是未来芯片竞争的关键。”
二、苏州:RISC-V产业的“天然集聚地”
苏州能成为联盟核心,源于其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与超前的RISC-V布局。
1. 产业基础:1200亿规模的“全链条生态”
苏州是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的“重镇”,目前拥有超过380家集成电路企业,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链条布局:
-
设计环节:盛科网络(全球领先的网络芯片厂商,其RISC-V网络芯片已应用于数据中心)、晶方科技(国内封装测试龙头,拥有RISC-V芯片封装专利20余项);
-
制造环节:中芯国际苏州厂(月产能4万片12英寸晶圆,支持RISC-V芯片量产)、台积电苏州厂(规划产能6万片12英寸晶圆,聚焦高端RISC-V服务器芯片);
-
配套环节:苏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提供RISC-V芯片设计工具、IP授权等服务)、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发RISC-V核心IP,已授权企业10余项)。
2. 政策与研发:从“产业集聚”到“技术突破”
苏州市政府早在2023年便将RISC-V纳入《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给予RISC-V企业研发补贴(最高500万元)、税收减免(企业所得税减半)、人才安家补贴(最高100万元)”等支持。2025年5月,苏州率先成立“RISC-V开源芯片产业创新中心”,仅3个月便研发出两款标杆产品:
-
AI边缘计算芯片:针对智能摄像头设计,支持1080P@30fps视频实时分析(如行人检测、物体识别),算力较ARM Cortex-A76提升25%,功耗降低35%;
-
高性能RISC-V服务器芯片:用于数据中心AI训练,支持8核心并行计算,算力达到x86服务器芯片的85%,但成本降低40%,已获得阿里云、腾讯云的测试订单。
三、联盟使命: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的RISC-V生态
江苏省RISC-V产业联盟的核心目标,是打破“企业单打独斗”的格局,通过“链接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闭环。
1. 资源链接:覆盖“全产业链”的协同网络
联盟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首批理事单位涵盖:
-
企业:盛科网络(RISC-V网络芯片龙头)、晶方科技(封装测试龙头)、中芯国际苏州厂(晶圆制造龙头);
-
高校:苏州大学(拥有RISC-V研究团队20余人,发表论文50余篇)、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研发RISC-V指令集优化算法);
-
科研院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RISC-V核心IP研发)、苏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设计工具支持);
-
行业协会:江苏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产业政策对接)、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企业需求收集)。
2. 具体行动:从“技术交流”到“联合攻关”
联盟成立当天,便启动了三大核心任务:
-
技术交流:定期举办“RISC-V技术论坛”(每季度一次)、“AI+RISC-V workshop”(每年两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分享最新技术(如“RISC-V与大模型协同优化”“边缘RISC-V芯片设计”);
-
联合攻关:组织“RISC-V+AI”融合架构研发项目(如“苏州大学与盛科网络联合研发RISC-V边缘计算芯片”“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与中芯国际联合研发RISC-V服务器芯片”),目标在2026年前推出3款“国内领先”的RISC-V AI芯片;
-
成果转化:建立“RISC-V成果转化平台”,将高校的研究成果(如苏州大学的“RISC-V指令集优化算法”)转化为企业产品(如盛科网络的“RISC-V网络芯片”),预计2025年转化项目不少于10个。
四、未来展望:从“产业集聚”到“生态引领”
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江苏省RISC-V产业从“企业分散发展”进入“生态协同发展”新阶段。根据联盟规划,未来3年将实现三大目标:
-
产业规模:推动江苏省RISC-V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占全省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的40%;
-
技术引领:研发出“AI专用RISC-V芯片”“边缘计算RISC-V芯片”等5款“国际先进”产品,打破国外x86、ARM的垄断;
-
应用拓展:推动RISC-V芯片在AI(大模型训练、边缘推理)、智能终端(智能手表、摄像头)、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物联网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覆盖企业1000家以上。
正如苏州市副市长张东所说:“苏州将以联盟为核心,打造‘RISC-V芯片设计-制造-应用’的完整生态,让RISC-V成为苏州集成电路产业的‘新名片’,为全国开源芯片产业发展提供‘江苏经验’。”
结语:开源芯片,为AI时代注入“江苏动力”
江苏省RISC-V产业联盟的成立,是江苏省在AI时代对“芯片自主可控”的战略回应。依托苏州完善的产业基础与产学研用协同生态,联盟将推动RISC-V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开源芯片生态”。未来,随着联盟的不断发展,江苏省有望成为全国RISC-V产业的“引领者”,为AI、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定制化算力”支撑,为中国在AI时代的芯片竞争注入“江苏动力”。
推荐阅读:
千伏级绝缘破局者:TDK InsuGate B78541A25重构功率模块安全边界
革新三电平架构!瑞萨RAA489300系列突破USB-C电源密度极限
革新HDMI传输瓶颈:Diodes混合式ReDriver破解高速信号衰减难题
毫米空间的微米革命:多维AMR4020VD如何破解精密运动控制的安装困局
Bourns PEC0x系列破壁:4mm全球最小编码器登陆TWS耳机,50万次寿命重塑人机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