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商业内幕》报道,生成式AI领军企业OpenAI正悄然布局浏览器领域——这一在互联网早期曾是核心入口、如今看似“传统”的技术,却被视为其AI生态的关键拼图。从2022年ChatGPT掀开AI时代序幕,到与苹果前设计总监乔纳森·艾维合作开发AI硬件,OpenAI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而此次自研浏览器的动作,更被解读为应对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潜在“卡脖子”风险的战略防御。
7月17日,据《商业内幕》报道,生成式AI领军企业OpenAI正悄然布局浏览器领域——这一在互联网早期曾是核心入口、如今看似“传统”的技术,却被视为其AI生态的关键拼图。从2022年ChatGPT掀开AI时代序幕,到与苹果前设计总监乔纳森·艾维合作开发AI硬件,OpenAI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而此次自研浏览器的动作,更被解读为应对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潜在“卡脖子”风险的战略防御。
行业背景:浏览器为何成为AI公司新目标?
尽管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位有所弱化,但在AI智能体(Agent)的愿景下,其价值被重新挖掘。路透社本月早些时候透露,OpenAI计划在“未来几周”发布自研浏览器,这一消息虽未官宣,却在科技圈被视为“公开的秘密”。
核心逻辑:为AI智能体铺路
OpenAI开发浏览器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为AI智能体提供“数据入口”。所谓AI智能体,是指能够理解用户需求、主动提供帮助的虚拟助手,其实现需要深度访问用户日常使用的工具与数据。
“如果AI智能体是未来,那么它们需要两件事:一是能接入用户每天使用的工具(如浏览器),二是能在用户工作时实时陪伴,掌握背景信息。”《商业内幕》援引The Browser Company CEO乔什·米勒的观点称。浏览器作为用户高频使用的入口,天然具备收集多标签页数据(如网页内容、电子表格、文档等)的能力,这为AI智能体理解用户行为提供了基础。
战略防御:防苹果、谷歌“卡脖子”
除技术需求外,OpenAI自研浏览器的另一层考量是生态防御。当前,谷歌Chrome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超60%份额,苹果Safari则凭借iOS和macOS的默认优势稳居第二,两者均在开发自主AI大模型。若未来苹果或谷歌通过限制OpenAI对其平台(如浏览器、操作系统)的访问,可能对其AI服务造成掣肘。
“浏览器市场始终有生命力,每隔几年就会为新进入者创造机会。”Brave浏览器CEO布兰登·艾奇表示。此前,Brave(主打广告拦截与加密货币)、Arc(定位“Chrome替代品”)等新浏览器的尝试,均印证了这一市场的潜在活力。
挑战:如何说服用户换浏览器?
不过,浏览器市场的竞争远非“宣布入局”即可成功。当前,多数用户已习惯使用Chrome或Safari,主动更换浏览器的意愿较低。历史上,微软曾通过将IE浏览器捆绑至Windows系统快速抢占市场,但也因此陷入反垄断诉讼;即便OpenAI拥有全球约8亿用户(据其CEO萨姆·奥特曼此前暗示),也难以通过强制手段推广浏览器。
“如果试图强迫用户使用某种浏览器,他们肯定会反抗。”Brave CEO艾奇指出。OpenAI若想突围,需证明其浏览器不仅能提供更优体验,还能通过AI技术创造全新的交互方式——这恰恰是奥特曼擅长的“讲故事”能力,但实际落地效果仍需市场检验。
结语:OpenAI自研浏览器的动作,既是对AI智能体技术落地的布局,也是应对科技巨头生态竞争的防御策略。在浏览器这个“传统”赛道上,AI技术的加持能否带来新变量?答案或许将影响未来AI与终端用户的交互方式,也考验着OpenAI在硬件、软件、生态协同上的综合能力。
推荐阅读:
面板价格九个月首降!55英寸/32英寸价格6月齐跌,需求放缓成主因
AI芯片需求强劲,台积电Q2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0.7%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