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英伟达涨价风暴来袭!RTX 50系列与服务器芯片齐涨

发布时间:2025-05-15 责任编辑:lina

【导读】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宣布全线产品涨价,涵盖消费级显卡至数据中心GPU模组。此次调价既是应对供应链成本飙升的被动举措,也是地缘政治博弈下的主动策略调整。


2025年5月,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宣布全线产品涨价,涵盖消费级显卡至数据中心GPU模组。此次调价既是应对供应链成本飙升的被动举措,也是地缘政治博弈下的主动策略调整。


成本飙升:美国制造回流的代价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芯片的生产正加速向美国亚利桑那州转移,其与台积电、鸿海合作的4nm制程工厂代工成本较中国台湾地区高出18%,叠加物流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单片芯片生产成本增加12%~15%。这一变动直接导致终端产品价格上浮,例如RTX 5090显卡售价从新台币9万元涨至10万元(涨幅超10%),H200/B200服务器芯片及模组价格同步上调10%~15%。


英伟达涨价风暴来袭!RTX 50系列与服务器芯片齐涨


政策冲击:H20芯片禁售引发55亿美元损失


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升级,导致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降规版”H20芯片被无限期禁售,公司被迫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计提55亿美元损失。尽管H20性能仅为旗舰产品H100的15%,但其曾贡献英伟达中国区80%的营收(约120亿~150亿美元)。为缓解冲击,CEO黄仁勋四个月内两次访华,试图通过技术合作与政策游说降低影响,但短期内市场缺口难以填补。


供应链挑战:良率与交付周期拉高成本


Blackwell系列芯片的CoWoS-L封装技术面临生产瓶颈,中介层制造良率仅60%(传统CoWoS-S良率超90%),石墨膜材料变形问题进一步拖累产能。尽管英伟达计划以性能略降的B200A芯片过渡,但供应链问题预计延续至2026年上半年,加剧成本压力。此外,美国厂区产能爬坡缓慢,交货周期从中国台湾的4周延长至12周,推高仓储与物流成本。


市场反应:下游产业链承压,替代方案兴起


涨价效应已传导至服务器厂商,戴尔、惠普等企业将整机报价上调10%~15%1。同时,下游客户加速转向替代方案:

● 中国厂商: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在部分场景实现性能替代,腾讯、阿里资本支出同比增长超250%,推动本土供应链崛起;

● 国际竞争:AMD MI300X凭借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份额,2025年出货量预期提升至40万~50万台。


未来展望:技术迭代与成本博弈


英伟达计划2026年推出Rubin架构GPU,性能较Blackwell提升1.5倍,并采用HBM4内存以降低长期成本3。然而,短期内的涨价策略或将削弱其市场主导地位。分析机构预测,若美国出口管制持续收紧,2025年英伟达中国区营收占比可能从15%~20%降至5%以下,迫使公司进一步依赖欧美市场。


在AI驱动的产业变革中,富士康正从消费电子代工龙头蜕变为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供应商。其一季度财报不仅是AI硬件需求井喷的注脚,更揭示了全球制造业在技术革命与地缘博弈中的进化路径。


https://www.52solution.com/kb


推荐阅读:

AI服务器红利爆发!富士康Q1利润暴增72%创历史新高,电动汽车战略提速

DRAM价格全线上涨!三大厂商齐调价,AI与贸易战的蝴蝶效应

库存见底+关税扰动有限,HBM需求引爆DDR5涨价潮,合约价三月飙升22.7%

2025年大尺寸显示器市场增速放缓至2.6%,OLED与尺寸升级成新动能

2025Q1中国平板市场逆势上扬:国补政策催生小米成增速黑马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