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巨头们低调发力,3D DRAM或在未来3年成为主要方向

发布时间:2023-03-16 来源: 责任编辑:wenwei

【导读】三星和SK海力士是存储器领域的领导者,位列行业前两名,传闻两家巨头都在加快3D DRAM商业化进程,以改变存储器行业的游戏规则。其实DRAM行业里排名第三的美光,自2019年以来就开始了3D DRAM的研究,获得的专利数量是三星和SK海力士的两到三倍。


6.jpg


据Business Korea报道,有行业人士透露,三星和SK海力士的高管在最近的一些官方活动上,都将3D DRAM作为克服DRAM物理极限的一种方式。三星表示,3D DRAM是半导体行业未来的增长动力。SK海力士则认为,大概在明年,关于3D DRAM的电气特性细节将被公开,从而决定其发展方向。


3D 堆叠开启DRAM新未来


当前,DRAM主要需求来源分别为PC端、移动端、服务器端,其中PC端占比12.6%,移动端占比37.6%,服务器占比 34.9%,三者占总需求近90%。


从目前发展事态来看,PC端已经进入了存量替代市场,出货稳定,对DRAM的需求也趋于稳定。但随着5G热潮的到来,移动DRAM和服务器DRAM需求变得旺盛,DRAM迎来了“芯”拐点,智能手机带来的出货增长以及物联网、云服务、商用服务器、数据中心的强劲增长,成为拉动DRAM需求的主力军。此外,DRAM作为自动驾驶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车用DRAM也将成为未来的新增量。


然而,庞大的需求端下,是人们不断增长的对高容量、高性能、小存储单元尺寸以及低功耗存储设备需求,这也使得DRAM在带宽和延迟方面的挑战更为紧迫,带宽指的是可以写入内存或可以从中读取的数据量,而延迟是对内存的请求与其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受限于传统计算机体系的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器带宽与计算需求之间的存储墙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今计算中的最大问题之一。


一般来说,计算机中的 DRAM 存储单元由单个晶体管和单个电容器制成,即所谓的 1T1C 设计。这种存储单元在写入时打开晶体管,电荷被推入电容器 (1) 或从电容器 (0) 去除;读取时则会提取并度量电荷。该系统速度超级快,价格便宜,并且功耗很小,但它也有一些缺点。


DRAM作为一种易失性的、基于电容的、破坏性读取形式的存储器,在读取的时候会消耗电容器的电量,因此读取就要将该位写回到内存中。即使不进行读取,电荷最终也会通过晶体管从电容器中泄漏出来,从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明确定义的充电状态。虽然定期刷新可以保持数据,但这也意味着需要读取存储器的内容并将其重新写回。


为了让DRAM更好地满足未来市场需求,业界也在不断地寻找新技术来突破目前的瓶颈,3D DRAM正是其中一个主流的技术方向。


据了解,3D DRAM是将存储单元(Cell)堆叠至逻辑单元上方以实现在单位晶圆面积上产出上更多的产量,从这方面来说,3D DRAM 可以有效解决平面DRAM最重要也最艰难的挑战,那就是储存电容的高深宽比。储存电容的深宽比通常会随着组件工艺微缩而呈倍数增加,也就是说,平面DRAM的工艺微缩会越来越困难。


除了片晶圆的裸晶产出量增加外,使用3D堆栈技术也能因为可重复使用储存电容而有效降低 DRAM的单位成本。因此,可以认为DRAM从2D架构转向3D架构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之一。


3D DRAM或在未来3年成为主要方向


自2010年至今,3D DRAM的可能性一直在探索阶段,目前已有一些3D DRAM技术出现在市场上或实验室中,如HBM、HMC、基于IGZO的CAA晶体管3D DRAM等。三星、SK海力士对3D DRAM加速商业化有助于推进该技术的发展。


HBM(High Bandwidth Memory,高带宽存储器)技术可以说是DRAM从传统2D向立体3D发展的主要代表产品,开启了DRAM 3D化道路。它主要是通过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 简称“TSV”)技术进行芯片堆叠,以增加吞吐量并克服单一封装内带宽的限制,将数个DRAM裸片垂直堆叠,裸片之间用TVS技术连接。HBM的优点是带宽高、功耗低、封装体积小,适合用于高性能计算、图形处理等领域。HBM的缺点是成本高、制造复杂、热管理困难等。


HMC(混合存储立方体)是一种将多层DRAM芯片堆叠在一起,并通过TSV和微铜柱连接到一个逻辑层上的技术。HMC的优点是带宽高、功耗低、可扩展性强,适合用于服务器、网络等领域。HMC的缺点是成本高、兼容性差、供应链不稳定等。这项技术的发展是以混合内存立方体联盟(Hybrid Memory Cube Consortium;HMCC)为主导,成员包括主要的内存制造商,如美光(Micron)、海力士(SK Hynix)和三星(Samsung),以及像是Altera、Arm、IBM、微软(Microsoft)、Open-Silicon和赛灵思(Xilinx)等开发商。


而让HMC和HBM高阶内存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采用了TSV,但这一技术也使得制造成本大幅增加。


基于IGZO的CAA晶体管3D DRAM是一种利用IGZO(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作CAA(电容器辅助接入)晶体管,并将其与DRAM芯片堆叠在一起的技术。基于IGZO的CAA晶体管3D DRAM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无电容结构,从而提高存储密度和信噪比,降低漏电和刷新频率,适合用于移动设备等领域。基于IGZO的CAA晶体管3D DRAM的缺点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尚未量产或商用。


根据半导体技术分析公司TechInsights的数据,在内存半导体市场排名第三的美光公司正在积极准备蓝海市场,在2022年8月前获得30多项3D DRAM的专利技术。与三星电子持有的不到15项DRAM专利和SK海力士持有的约10项专利相比,美光获得的3D DRAM相关专利是这两家韩国芯片制造商的两到三倍。


巨头们低调发力


在2021年接受semiengineering采访的时候,三大存储巨头都没有回应关于他们3D DRAM方案的事情。但是Yole在2022年年初曾经报道,三星电子准备开发世界上第一个 3D DRAM,并正在加速 3D DRAM 的研发。


按照Yole的介绍,三星电子已经开始开发一种用于堆叠cell的技术,一种与高带宽存储器 (HBM) 大不相同的堆叠概念。此外,三星电子也在考虑增加DRAM晶体管的栅极(current gate)和沟道(current path)之间的接触面。这意味着三侧接触FinFet技术和四侧接触环栅(GAA)技术可以用于DRAM生产。当栅极和沟道之间的接触面增加时,晶体管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电流。


在2022年9月接受日本eetimes采访的时候,美光公司也确认正在探索3D DARM的方案。


美光表示,3D DRAM 正在被讨论作为继续扩展 DRAM 的下一步。为了实现 3D DRAM,整个行业都在积极研究,从制造设备的开发、先进的 ALD(原子层沉积)、选择性气相沉积、选择性蚀刻,再到架构的讨论。


美光同时强调,3D DRAM目前碰到的主要问题仍然存在于成本和技术方面。技术挑战存在于广泛的领域,包括设备和结构、制造工艺、制造设备、材料和架构。“为了从平面DRAM转向3D DRAM,需要所有领域的创新。此外,这种转变需要在成本曲线和性能与 DRAM 缩放路线图相交的地方实现。”美光方面强调。


为此美光坦言,该行业继续扩展平面并寻找推进 DRAM 路线图的方法。此外,新的内存架构的开发也在进行中,因此DRAM在系统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或许有可能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平面型。“在这一点上,内存制造商正在投资(平面和 3D)以预期拐点以保持 DRAM 的持续扩展,虽然DRAM的每个节点扩展变得越来越困难,但至少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传统的扩展将继续下去。”美光方面接着说。


Yole则表示,美光提交了与三星电子不同的 3D DRAM 专利申请。美光的方法是在不放置cell的情况下改变晶体管和电容器的形状。


至于SK海力士的3D DRAM方案,网上并没有看到太多介绍。不过Yole强调,SK海力士正在大力投入其中。除此以外,Applied Materials 和 Lam Research 等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也开始开发与 3D DRAM 相关的解决方案。


具体到三大存储巨头在3D DRAM的表示,据businesskorea引述TechInsights 的数据显示,美光自2019年就已经开始了3D DRAM的研究,获得的专利数量是这两家韩国芯片制造商的两到三倍。


TechInsights进一步指出,在内存半导体市场排名第三的美光正积极准备蓝海市场,截止2022 年 8 月将获得 30 多项 3D DRAM 专利技术。相比之下,三星的3D DRAM专利不到 15 项 ,而SK 海力士持有的大约 10 项专利。


此外,国内多家研究机构甚至企业都在投入到3D DRAM的研发当中。中科院微电子所就曾经撰文表示,针对平面结构IGZO-DRAM的密度问题,微电子所微电子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在垂直环形沟道结构(Channel-All-Around, CAA)IGZO FET的基础上,研究了第二层器件堆叠前层间介质层工艺的影响,验证了CAA IGZO FET在2T0C DARM应用中的可靠性。


来源:贤集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今年2月韩国半导体出口额大跌41.5%,存储芯片出口额暴跌53.9%

智能手机需求有望回温,预估2023年手机相机模组出货量将同步成长至46.2亿颗

玻璃基板厂商今年将结束小尺寸TFT业务

国巨:价格回稳了!2022年营收创新高!

光伏上游材料价格3月进入反转态势,下游模块厂对后市乐观看待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