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十月六日,与苹果合作的蓝宝石供应商GT公司申请了破产,吵吵嚷嚷了一年的蓝宝石概念似乎已经破产,连苹果这类公司都暂时放弃了蓝宝石的应用,说明蓝宝石市场与技术仍旧不成熟,那么,蓝宝石产业该如何破冰?
美国蓝宝石原料供货商及设备制造商极特先进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于10月6日突然提出破产保护申请。截至2014年9月29日为止,极特先进仍持有8,500万美元现金。依据之前与苹果签订的5.78亿美元供货协议上,极特先进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蓝宝石晶棒来给苹果,但由于长晶良率不如预期,苹果不愿意将剩余的款项继续支付;加上极特先进与台湾的蓝宝石长晶厂鑫晶钻的设备纠纷官司败诉,需要返还2,400万美元的设备金额给鑫晶钻,导致资金出现吃紧的问题。
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LEDinside观察指出,这个结果其实有迹可循。尽管极特先进拥有将近2,000台长晶炉产能,以5.5吋的iPhone 6 Plus面积换算,能够提供1,000万只的蓝宝石保护面板,但由于极特先进长晶良率仅在维持在四成,加上从晶棒加工成蓝宝石保护面板的后段良率也无法克服的情况下,导致蓝宝石保护面板无法导入今年两款iPhone新机,而极特先进与苹果两间公司也裁撤许多员工来为此项目负责。
LEDinside表示,蓝宝石保护面板将是苹果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重要表现方式。由于苹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专利申请在蓝宝石保护面板的布局,从iPhone上的相机保护镜头、Home键到Apple Watch的表盖都逐一的导入了蓝宝石玻璃,因此蓝宝石保护面板导入iPhone并非不可行,只是仍需要时间来克服。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或许搭载蓝宝石保护面板的iPhone有机会在2015年底亮相。
iPhone蓝宝石保护面板上市之路,仍需克服三项主要障碍
1. 长晶的量产能力:
在蓝宝石保护面板的供应链之中,长晶技术的考虑仍不容忽视。传统KY法供货商如Monocrystal、Rubicon、哈工大、台聚光电等公司的技术较为纯熟,产品良率较高,但是需要大量技术纯熟的长晶师来生产,量产性不佳。目前KY法能做到90公斤级以上的厂商仅为少数。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短且需要大批量生产的手机产业来说,仍有相当多的门坎需要克服,因此当初苹果并没有选择供货商较多的KY法阵营。
另一方面,HEM长晶方式则是极特先进宣称其长晶炉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并且能生长单颗200公斤以上的蓝宝石晶体,十分具有量产性,这也是苹果公司一开始选定极特先进合作的主要原因。然而HEM法产品良率远低于极特先进所宣称的水平,看来仍需要花时间来克服技术障碍。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若是未来持续想要发展蓝宝石保护面板,就必须拥有足够的晶棒来源。目前HEM法与KY法、VHGF法的蓝宝石供货商皆已通过认证,因此未来苹果将会继续增加供货商来避免晶棒不足的现象。对于既有经验的蓝宝石长晶厂商来说将有机会增加对苹果供应量,甚或得到稳定的协议。
2. 成本能力:
目前大小5.5吋,厚度500 um的蓝宝石面板的生产成本至少在60美元以上,对于一台卖US$859的iPhone 6 Plus来说,光是蓝宝石保护面板的成本就占了手机售价的7%。因此如何降低成本将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尽管极特先进号称拥有雷射切割技术,可以将蓝宝石基板减薄后再于传统强化玻璃加工贴合,可以把蓝宝石保护面板的成本降低,但是目前看来该技术离量产仍有段距离,未来是否有更适合的降低成本技术需要再做观察。
3. 后段加工能力:
蓝宝石保护面板的问世不单纯只是长晶厂的责任,后段还有切磨抛、镀膜、油印等制程。特别是在切磨抛的加工处理上,由于蓝宝石基板材质坚硬不易加工、但同时又存在着易碎的问题,因此后段的加工厂商也需要去寻找出具有量产性的加工方式。
相关阅读:
从“Iphone 6 "上透视中国经济的黑色幽默
物联网的机遇被堵在“最后一寸”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