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盘点2013年电子科技行业的10大突破

发布时间:2014-02-11 来源:mikeliu 责任编辑:mikeliu

【导读】中国电子科技产业急需创新突破来打破外企对于国内的控制,近年来,一方面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有电子人在这些方面不断的努力追求,回首2013,让我们盘点下我们在电子科技行业上的一些突破性成就。

电子科技技术突破

1.石墨烯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研发的3D打印、机器人、石墨烯等产品科研成果转化迅速。目前石墨烯已建立公司,建成后将是国内第一条世界领先的石墨烯生产线。

目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首期10万㎡的科研园区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综合科研楼、学生公寓、孵化楼等设施已建成。一个以高新科学技术为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高层次科研平台已快速搭建。目前已经搭建微纳制造、智能工业设计、3D打印技术、超级技术等公共科研平台,力求在机器人产业、石墨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研究院下属的智能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世界上首台移动式多角度人脸图像采集阵列,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动态人脸识别和视频目提取与检索算法。广泛应用于纳电子器件、代替硅生产超级计算机、光子传感器等领域的石墨烯新型材料也在该院研发成功。目前已在重庆建立第一个石墨烯薄膜的生产企业,加快建设国内第一条在世界上都比较领先的石墨烯生产线。

早在年初,该院已经成功制备出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这样的大尺寸,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它或将为我们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带来一场革命。

2.北斗导航有了“中国芯”

2013年世界雷达博览会于10月16日-18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作为参展商的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展区内展示了多个型号的北斗导航系统便携式终端接收设备,包括北斗手持机和手持式导航模拟器等。同时还展示了北斗手持机的内部芯片。这也是北斗导航相关手持设备及芯片的首次展示。

3.超级计算机登顶彰显大国实力


中国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17日荣登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首,这是时隔两年半后“中国造”再获此殊荣,“天河”也与“天宫”、“神舟”一道,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象征。“天河二号”登顶标志着中国在超级计算机研制的自主可控方面又迈出一步。

4.龙芯挺进八核市场 国产芯片崛起

现今,处理器的舞台已经不再是由个人电脑市场所独占,行动设备处理器不断演进持续往高效能、节能之路迈进。而Intel与ARM之间的比拼似乎又把这两类处理器的市场界线弄得更混沌不明。也间接说明了未来个人电脑全面搭载行动处理器也变得无不可能。然而,顶着中国设计制造名号的龙芯,自2002年就一直与BLX IC公司合作计划研发设计有别于主流市场的处理器,今年更计划推出32奈米制程技术、8核心的处理器,届时是否能够成功吸引到特定市场的目光,大家都在看。

根据龙芯所公布的产品规划蓝图所示,龙芯3系列未来将计划推出‘龙芯3C’,将采用28奈米制程技术,拥有8-16个核心,主频1.5-2.0GHz,双精度浮点效能可达512GFlops。不过,即便龙芯-3B1500在效能等各方面皆进步不少,但在制程技术方面仍大幅落后Intel。目前Intel已于市面发售采用22奈米制程技术之处理器,龙芯的新晶片却困在32奈米制程技术里举步维艰。再加上,龙芯基于MIPS64 CPU指令,所以并不支援主流的Windows以及Linux作业系统。

5.首颗国产抗辐照四核并行soc芯片研发成功

从航天五院502所获悉,由该所牵头,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研究的soc2012近日研制成功。该芯片是我国第一颗抗辐照四核并行soc芯片,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前研制成功并已在轨正常运行超过一年的soc2008芯片相比,性能更先进。

502所新研的soc2012最大的变化是由单核跃升到了四核,性能大幅提升、功耗低、接口更加丰富,在有高性能运算需求的成像类敏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高性能控制器产品中有广泛应用前景,能更好地适应我国航天未来多年的发展需要。

6.首颗AMOLED驱动芯片研制成功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维信诺与晶门科技有限公司 (“晶门科技”) 联手研发成功中国大陆首颗可实现qHD分辨率的 AMOLED驱动芯片。

经过双方联合攻关,这颗驱动芯片已经在4.6英寸高分辨率全彩AMOLED显示屏上成功验证通过。现在,维信诺与晶门科技正积极开发更高分辨率的AMOLED驱动芯片。

7.中国攻克第四代芯片技术 打破韩美垄断


中国北车集团日前在西安对外发布:大功率IGBT芯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通过专家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中国自此有了完全自主产权的大功率IGBT“中国芯”。

据介绍,作为新一代半导体器件,IGBT是自动控制和功率变换的关键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电力系统、工业变频、风电、太阳能、电动汽车和家电产业中。此前,国内高端IGBT芯片基本依赖进口。此次大功率IGBT芯片的研制成功,不仅可以为我国高铁、动车组等轨道交通装备及其他相关行业提供强劲的“中国芯”,还将逐步改善国内目前大功率IGBT全部依赖进口的状况,降低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成本。

8.我国研制出温室工作新型二氧化硫传感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教育部资助下,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刘益春团队的课题组利用有机微纳单晶,构造出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下限、快速响应及完全恢复特性的室温工作新型二氧化硫传感器。其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进行长篇幅重点报道。

据了解,廉价半导体传感器检测和监控低浓度二氧化硫一直面临着很大挑战。而东北师范大学该课题组利用场效应晶体管电流集中在极薄导电沟道层的特点,采用悬空酞菁铜微纳单晶为半导体,制备新型空气间隙绝缘层场效应晶体管,用于二氧化硫探测,使场效应晶体管最敏感的导电沟道层直接暴露于二氧化硫中,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0.5ppm量级二氧化硫的半导体器件室温高灵敏检测,分辨率达100ppb,可满足二氧化硫测试实用化的要求,为新型实用化半导体二氧化硫传感器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9.自行研制、生产脑起搏器

由多家部门支持、清华大学历经10年攻关开发的脑起搏器系列产品已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水平,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能够研制、生产脑起搏器的国家。

10.半导体产业技术水准跃升

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实力已显着提升。在税率减免政策与庞大内需优势的助力下,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封装测试业者与IC设计商,不仅营运体质日益茁壮,技术能力也已较过去大幅精进,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不容忽视的新势力。
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正快速崛起。受惠税率减免政策与庞大内需优势,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不仅近年来总体产值与日俱增,且在晶圆制造设备和材料的投资金额也不断升高,并已开始迈入28奈米,甚至22/20奈米制程世代,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新兴势力。

相关阅读:

未来几年,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将会大放光彩
4G终端配置拉动国产TD芯片产值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