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2025年复盘:中国电动车产业链海外投资的“进阶与破局”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源: 责任编辑:zoe

【导读】2025年,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节点回望,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的海外布局已从2023年“首超国内”的转折点,进入“规模化落地、生态化协同”的新阶段。据荣鼎咨询2025年发布的《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全球化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车供应链企业海外投资额达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连续第二年超过国内(180亿美元),海外投资占比从2023年的51.6%提升至2024年的52.6%。这一数据背后,是中国企业从“被动规避风险”到“主动全球协同”的战略升级,也是电动车产业链“中国造”向“全球造”的深度跃迁。


电车q.jpg



一、从“首超”到“规模化”:2023-2025年的海外投资演进

2023年,海外投资首超国内标志着中国电动车产业链海外布局的“启动期”;2024年,海外投资继续增长,进入“规模化扩张期”。2025年,这一趋势进一步深化:

  • 投资领域扩展:从2023年的“电池为主”(占比75%),到2024年覆盖“电池、整车、零部件”全链条——零部件企业(如汇川技术、拓普集团)海外投资占比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024年的20%,主要布局电机、底盘等核心部件;

  • 区域覆盖升级:从2023年的“欧洲、东南亚”,扩展至2024年的“北美、中东”——宁德时代2024年在美国建立工厂(产能35GWh),比亚迪2025年宣布进入中东市场(沙特阿拉伯建厂计划);

  • 产能落地加速:2024年海外电动车制造工程完成率从2023年的25%提升至30%(尽管仍低于国内45%),例如宁德时代欧洲工厂(德国、法国)2024年产能达50GWh,比原计划提前6个月投产。


二、动因深化:从“规避风险”到“全球协同”

2025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已从2023年的“国内竞争压力”(产能过剩、价格战),升级为“全球市场协同”:

  • 国内压力持续:2024年国内电动车产能超过1800万辆,利用率不足55%;价格战加剧(主流车型降价幅度达25%),多数企业毛利率低于8%(部分新势力亏损扩大),推动企业加速海外市场“找利润”;

  • 全球需求爆发:2024年中国电动车出口量达120万辆(同比增长50%),海外市场贡献了企业15-20%的营收——比亚迪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达18%,宁德时代达22%;

  • 本地化要求升级:海外车企(如大众、福特)不仅要求电池本地化生产,还要求“研发本地化”(如适配欧洲的Euro NCAP五星标准),推动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如奇瑞2025年在土耳其建立“欧洲研发中心”)。


三、领军者:从“电池独大”到“全链条联动”

2025年,中国电动车产业链海外布局的“主力军”已从2023年的“电池企业”扩展至“整车+电池+零部件”全链条:

  • 电池企业:宁德时代2024年在欧洲、北美产能合计达85GWh,成为欧洲市场第二大电池供应商(仅次于LG化学);国轩高科2025年进入北美市场,为福特汽车提供电池;

  • 整车企业:比亚迪2024年在巴西(产能15万辆/年)、泰国(产能20万辆/年)工厂投产,2025年宣布土耳其工厂(产能20万辆/年)开工,计划2026年扩展到印度尼西亚;奇瑞汽车2025年投资10亿美元在土耳其建设的电动车工厂,首款车型(艾瑞泽5 GT电动版)将于2026年上市,目标覆盖欧洲市场;

  • 零部件企业:汇川技术2024年在欧洲建立电机工厂(产能10万台/年),为大众、Stellantis提供电机;拓普集团2025年在东南亚(越南)建立底盘工厂,产能达50万套/年,供应东南亚及欧洲市场。


四、挑战与应对: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局”

2025年,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挑战依然存在,但应对策略更趋“精细化”:

  • 前期筹备时间缩短:比亚迪2024年推出“海外项目管理平台”,整合当地政府、供应链、劳动力资源,将欧洲项目筹备时间从18个月缩短到12个月;

  • 供应链配套完善:宁德时代2025年与德国巴斯夫合作,在欧洲建立电池正极材料厂,解决海外供应链配套不足的问题;

  • 政策风险应对:奇瑞汽车2025年在土耳其工厂引入“本地化研发中心”,针对欧洲市场的法规(如ECE R100电池安全标准)进行适配,降低政策风险;

  • 文化差异适应:远景能源2024年在东南亚(越南)工厂引入“本地员工培养计划”,招聘当地员工并进行培训,减少文化差异对项目的影响。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