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半导体自给率持续攀升,尤其在存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企业产能释放,直接削弱韩国三星、SK海力士的市场优势。以NAND芯片为例,中国产能占比从2020年的5%升至2025年的22%(注:需引用行业报告数据),价格竞争加剧导致韩国出口利润空间压缩。
深度动因解析
国产替代浪潮冲击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持续攀升,尤其在存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企业产能释放,直接削弱韩国三星、SK海力士的市场优势。以NAND芯片为例,中国产能占比从2020年的5%升至2025年的22%(注:需引用行业报告数据),价格竞争加剧导致韩国出口利润空间压缩。
全球产业链重构压力
西江大学教授Hur Yoon指出,中美关税壁垒迫使传统“韩国中间品—中国加工—美国终端”链条断裂。2024年韩国对华中间产品出口占比达85.9%,但2025年Q1半导体占对华出口比重降至47%,显示韩国正转向对美直接出口高附加值成品(如汽车芯片、电池材料)。
周期性波动与基数效应
韩国产业部官员解释,2024年受消费电子复苏推动,半导体出口基数较高,而2025年NAND价格暴跌、需求疲软形成“逆周期效应”。此外,中国半导体设备投资额同比增长31%(注:需引用SEMI数据),进一步挤压进口需求。
核心数据速递
对华出口总额: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对华出口额288亿美元,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同比下滑显著;
半导体领域:对华半导体出口额137.3亿美元,同比下降23.5%(2024年Q1为179.4亿美元);
市场份额逆转:中国占韩国出口总额比例从2021年26%降至18%,美国同期从12%升至19%;
价格波动:NAND存储器单价同比下跌53%(2024年Q1:4.8美元→2025年Q1:2.25美元)。
市场格局演变
对美出口跃升:韩国Q1对美出口额达303.4亿美元,自2002年以来首次超过对华出口,汽车、储能电池贡献主要增量;
贸易顺差扩大:过去四年韩国对美出口增长33.5%,进口微降0.2%,技术密集型产品成顺差主力;
风险依存度:韩国对美半导体设备依赖度达42%,未来需平衡技术合作与供应链自主性矛盾。
行业影响与前瞻
从短期看,韩企转型压力:三星、SK海力士或加速向HBM(高带宽内存)、车规级芯片等高利润领域倾斜资源;价格博弈持续:NAND价格已逼近成本线,中国厂商扩产可能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
从长期趋势看,市场多元化:韩国计划将东盟、印度出口占比提升至25%,降低对中美市场依赖;技术壁垒升级:美国对华技术限制或倒逼韩国调整半导体技术合作策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
芯片巨头收购案终止!安森美撤回69亿美元Allegro要约,股价波动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