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智能电网治雾霾,真的靠谱吗?

发布时间:2014-07-18 来源:mikeliu 责任编辑:mikeliu

【导读】生活在北京的小伙伴们都说,要想在北京生存,首先要有一个铁打的肺!因为北京的雾霾实在是让人太难受,现在北京大力治理雾霾,而且最近又和IBM进行合作,利用智能电网治理,是否能有成效?

智能电网治雾霾,真的靠谱吗?

7月10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报告,称上半年北京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降超一成,却仍不足以回应市民对洁净空气的高涨呼声。

未来5年,北京市政府将统筹478亿元,专项用于相关领域防止大气污染,但“烧钱”治污能否换来蓝天白云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正是这一困境,促使了高新科技和污染治理前所未有的高度结合。日前,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IBM宣布将整合全球实验室的研发力量,推出一项“绿色地平线”(GreenHorizon)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实现环境治理和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而近年深受雾霾影响的北京则成为该计划的第一站。

不过利用新技术治污或者只是一种憧憬。IBM推出“绿色地平线”计划的消息一经传出后即遭到不少质疑,有网友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是否愿意放弃经济利益换取蓝天白云,所谓建立气候模型精准化治污只不过是噱头。

而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亦指出,云计算等服务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在推进治理污染的过程中又变相产生新污染,实际上可能是得不偿失。

不过,目前“云概念”方兴未艾,从长远角度看,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治污领域上依然大有作为。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看好未来云计算治污的前景,所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治污是否有效,仍有待时间验证。

新技术成治霾利器

7月7日,IBM宣布将整合全球实验室的研发力量,推出一项名为“绿色地平线”的计划,以支持中国实现环境治理和能源转型,从而提升民众健康保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根据该计划的介绍,“绿色地平线”将利用IBM认知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分析空气监测站和气象卫星传送的实时数据流,凭借自学习能力和超级计算处理能力,提供未来72小时的高精度空气质量预报,实现对北京地区的污染物来源和分布状况的实时监测。

此外,该计划将由IBM中国研究院牵头,整合IBM全球12家研究院最为优质的技术资源力助中国的大气污染物理。如此庞大阵容,足见此次合作双方的重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地平线”实际上是北京市政府与IBM的“再续前缘”。早在2007年,为满足2008年奥运会在精细化天气预报方面的要求,北京市气象局就引进IBM的高性能计算机以建立支撑整个奥运气象的预报系统。

事实上,像“绿色地平线”这样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推进污染治理亦非孤例。今年6月,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阿里巴巴子公司阿里云合作开发的一款名为“污染地图”的手机应用正式上线,用户不仅可以查看190个城市的在线监测数据,同时还可查询和分享身边重点大气污染源的实时监测数据。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向记者指出,近几年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许多地区已经有不少物联网的建设经验,也架设了专用网络线路、终端设备等基础设施。“雾霾的监测和数据采集,是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铺设用于监测空气质量的传感器,实时、全面地采集空气数据,而不是单纯的从气象观测站里得到结论。”郭凡礼说。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完成320多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投资总规模估计高达5000亿元。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治污产业链正日趋明显。

云概念治污被指耗能严重

大数据、云计算化身治污利器的背后,是北京乃至全国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难解困境。除此之外,嗅觉灵敏的各大企业竞相跑步进军云服务市场,直接促成相关产业进入爆发期,“云概念”一时洛阳纸贵。

随着云服务产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价格战也已经悄然打响。7月15日,阿里巴巴宣布四款云入门产品免费试用半年,这是近半年内阿里巴巴第五次降低云服务价格。而在国外,微软、亚马逊等提供云服务的巨头已率先在全球范围内下调价格,其中谷歌更是一次性下调价格30%,云服务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不过,利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推进治污却备受环保组织质疑,原因是数据中心消耗的能源相当庞大,盲目跟风利用云计算治污,可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此前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亦表示,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的物理基础非常耗能。

据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和世界权威机构Gartner报告称,数据存储正成为耗能大户,这一点在中国亦十分明显。记者了解到,2011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7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相当于当年天津市全年的总用电量。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认为,企业采用云计算技术后,单位信息处理能力能耗有明显的下降,随着技术完善和新能源发展,云计算的耗能问题将迎刃而解。郭凡礼亦持相同观点,“总的来说,未来云计算所需要消耗的电力能源将更多地来源于可再生资源转变的电能。”

巨头分食智能电网“蛋糕”

与直接查处污染源相比,改善目前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或是真正的治本良策。随着新能源的大跃进式发展,如何应对风能、光伏发电量的不稳定性成为核心问题,智能电网的建设亦由此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据悉,日前在京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气候问题会议上,智能电网成为双方气候合作的重点。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中国在长距离输电上较美国有技术优势,但中国在信息化技术、智能电表系统以及配电技术上实力不如美国,所以中美之间在技术上可以形成互补。
“传统电网在发电和输电的过程中,有高达56%的资源被浪费。”郭凡礼向记者介绍道,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让发电厂和用户进行信息双向互动,通过网络反馈回来的数据可以使电厂掌握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对发电量进行合理调节,达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2009年国家电网宣布“坚强智能电网”计划,意味着中国亦开始融入全球智能电网的大潮中。据了解,“坚强智能电网”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发展,从初期的规划试点阶段到"十二五"期间的全面建设阶段,再到“十三五”时期进入引领提升阶段,业内人士预计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约4万亿元。此外,2011-2015年为规划的全面建设阶段,该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而2016-2020年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的投资1.7万亿元。

《2013-2020年全球智能电网技术和高增长市场》报告称,全球智能电网市场预计到2020年将超越4000亿美元,而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智能电网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24%以上。

面对这块大蛋糕,除了GE、ABB、西门子等传统电力设备制造商外,包括谷歌、微软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投入到智能电网相关业务。其中西门子目标到2014年占据全球智能电网市场20%的份额,而IBM则已参与全球多国的智能电网项目。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IBM新能源预测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至30个风能、太阳能和水电发电站,其中国内张北县风光储输示范项目的一期工程亦是该技术的受益者。

张北县风光储输示范项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据资料显示,借助新能源功率预报技术,该项目不仅解决了各类新能源并入电网的难题,实现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智能电网“四位一体”的新能源平台,而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0%的新能源并网量。

另外,冀北电力风能预测的准确率高达90%,是全球最准确的能源预测系统之一。冀北电力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IBM是张北县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一期工程的重要参与方,未来二期工程将继续与IBM保持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事实上,IBM不仅提前在中国市场进行布局,更企图参与国内智能电网标准建设,成为游戏的规则制定者。郭凡礼认为,IBM进入中国智能电网市场拥有技术优势,将来极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阅读:

乔布斯摧毁了芬兰吗?不,他只是在改变世界
机器人来抢饭碗,我就问你慌不慌!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