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月10日晚间,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公布了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核业绩。2021年第四季的销售收入为15.801亿美元,相较于2021年第三季的14.153亿美元增长11.6%,相较于2020年第四季的9.811亿美元增长61.1%。2021年第四季毛利为5.528亿美元,相较于2021年第三季的4.679亿美元增长18.2%,相较于2020年第四季的1.768亿美元增长212.7%。2021年第四季毛利率为35.0%,相比2021年第三季(33.1%)增长了近两个百分点,相比2020年第四季(18.0%)增长了17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销售收入为54.431亿美元,相比2020年全年(39.07亿美元)大幅增长39.32%。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17.018亿美元,相比2020年全年(7.156亿美元)暴增137.81%。
对于2022年一季度的业绩预期,中芯国际认为,季度收入环比将增长15%至17%,即收入将在18.171-18.487亿美元之间,毛利率介于36%至38%的范围内,相比去年四季度将再度增长1-3个百分点。
中芯国际管理层评论说:“2021年,是中芯发展历程中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全球范围的缺芯潮和对本土、在地制造的旺盛需求给公司带来难得的机遇,实体清单的限制又给公司的发展设置了众多障碍。公司迎难而上,围绕“保障生产连续性、满足客户需求、缓解产业链短缺”这一首要任务,精准攻坚克难,并取得喜人成绩。公司单季销售收入首超15亿美元,全年销售收入54亿美元,年增39%,是当年全球前四大纯晶圆代工厂中成长最快的公司,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净利率等多项财务指标亦创历史新高。”
2022年依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产能全线紧缺逐步转入结构性紧缺,而中芯国际多年积累下来的产品平台和产能集中在产业的结构性缺口。公司将始终坚持合规经营,坚持“国际化”,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稳中求进,持续加强与客户、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稳步推进扩产项目,在多元化客户和多产品平台的双储备效应下,锁定存量、开拓增量,构筑产业链新高地。
中芯国际管理层表示:“基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公司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增速高于代工业平均值,毛利率高于公司2021年水平。为了持续推进已有老厂扩建及三个新厂项目,今年依然是投入高峰期,资本开支预计约为50亿美元,产能增量预计高于去年。”
在2月11日的中芯国际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进一步表示,2022年初上海临港项目已破土动工,北京和深圳两个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2年底投入生产。中芯国际2021年新增月产能10万片折合8英寸,2022年计划产能增量将多于2021年。三个新项目满产后,将使公司总产能倍增。
对于美系半导体设备采购受限及先进制程发展受阻问题,赵海军表示:“中芯国际90nm至22nm制程用的设备型号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可以进行转换生产。如55nm设备可以做40nm,40nm设备可以做55 nm和28nm,用的是同样机台,但工艺步骤不一样。在产能分配的时候,对比例做一定灵活性调节。我们现在集中精力,主要产能给了40nm和55nm。今年40nm最缺货,55nm市场需求非常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10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的另一份公告显示,其已经于2022年2月10日与大唐控股就持续关连交易签订2022 年框架协议,自2022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年的交易额上限分别为1.81亿美元、1.82亿美元和1.87亿美元,即3年5.5亿美元(约合34.97亿元),主要合作包括但不限于芯片加工服务。
此前双方在2019年框架协议项下的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的三个自然年度的上限分别为2000万美元、3500万美元及4800万美元。而最终实际完成的交易额为990万美元、720万美元和2550万美元,远低于上限,原因是大唐控股的业务调整以致相应期间不需中芯国际集团提供芯片加工服务。
而此次双方新的框架协议金额相比之前框架协议金额上限大幅增长。中芯国际称,因全球晶圆供应短缺及大唐控股预期业务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大唐控股对晶圆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公告还显示,中芯国际披露称其是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可提供0.35微米到14nm不同节点集成电路代工与技术服务,现有6座晶圆厂(含控股等,包括8寸与12寸)。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