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咨询认为:
-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欧美厂商已经陆续有厂商退出或被合并,日本厂商的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下滑,而台湾、大陆厂商正在积极扩产,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增长。
- 尽管当前市场供给不足,短期内部分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度提升,但随着台湾、大陆厂商不断大规模扩产,长期来看,晶振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仍将延续,价格还将不断滑落。
晶振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频率元器件,可以产生稳定的脉冲,为电子产品提供基准频率信号,广泛运用于各类频率控制、频率稳定、频率选择和计时系统中,特别适用于对频率准确度要求较高的电子产品,如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家用电器等领域,是各类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基础元器件。
2020年全球晶振行业市场规模约28.29亿美元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元器件,晶振行业整体来说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
不过,下游行业的发展是拉动晶振市场需求的强大动力,在5G通信、物联网、智能汽车等应用领域拉动之下,全球晶振市场需求正在迅速提升,而2020年以来,晶振产能供给却受到各类“天灾人祸”影响,导致市场需求与供给存在较大缺口,供需失衡的情况十分严重。
长期以来,尽管全球晶振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但由于产品降价幅度较大,全球晶振行业市场规模基本稳定在30亿美元左右,整体较为稳定。
根据 CS&A 的统计数据,2018 年全球晶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31.22 亿美元,同比下滑4.5% ;2019 年全球晶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30.41 亿美元,同比下滑 2.6%;2020 年全球晶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28.29 亿美元,同比下滑 6.9%。
综合CS&A、台湾晶技数据,预期 2021 年疫情将因疫苗施打有机会趋于缓和,因此预计2021年全球晶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8.70 亿美元,同比增长1.4% ;2022年全球晶振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29.21 亿美元,同比增长1.8%。
全球前十大晶振企业掌握约64%的市场份额
从全球石英晶振发展史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处在理论创新的前沿,日本处在创新技术储备和市场产业化的前沿,中国台湾和大陆先后承接日本产业化技术,实现石英晶振在本土的规模化生产。
目前,全球晶振厂家众多,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及大陆,但整体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根据CS&A 数据,2019年全球前十大晶振企业掌握约64%的市场份额,其中前三大企业为日本爱普生(Epson)、日本电波(NDK)以及台湾晶技(TXC),分别占11.7%、11%、9.2%的市场份额。
在全球前十大晶振企业中,包括爱普生(Epson)、日本电波(NDK)、京瓷(KCD)、大真空(KDS)、村田(Murata)五家日本企业,晶技(TXC)、加高电子(Harmony)、鸿星(Hosonic)三家台湾企业和微芯(Microchip)、SiTime两家美国企业。
国内企业方面,在晶振领域较为领先的企业有泰晶科技、惠伦晶体、东晶电子等。其中,泰晶科技为国内产值最大的晶振企业,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约合0.97亿美元),根据整体市场规模为28.29亿美元推算,市占率约为3.4%。
日本、欧美厂商全面领先,但弊端凸显
日本作为晶振行业传统强国,整体产业环境完善,在零组件、生产设备、原材料以及生产技术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同时也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但日本厂商整体成本偏高且组织弹性与灵活度较低。
现阶段,不管从收入、利润及产能规模,还是产品、技术、品牌层面,日本厂商在行业内均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整体市场份额超过50%。
欧美方面,虽然研究水平高,但产量较小,以军工、航空、国防产品为主,约占 10% 的市场份额。同时,欧美厂商同样存在生产成本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弱点。
长期以来,全球晶振行业发展都是由日本、欧美厂商主导,6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被其牢牢占据。不过,这一现状逐渐被打破,2017年以来,晶振市场规模出现萎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持续洗牌,部分厂商由于整体竞争力不足,营收持续下滑,净利润也出现亏损。
目前,欧美厂商中已经陆续有厂商退出或被合并,比如:Microchip 接连将 Micrel、PhaseLink、Discera、Vectron International 收入囊中;IDT 也被瑞萨电子收购。
即使是日本颇有历史及规模的一些厂商,也因整体竞争力不足,而不得不寻求同业合并或退出部分市场。比如:日本电波仅专注于汽车市场;而京瓷并购Kinseki,却退出汽车市场;台湾晶技收购大真空台湾公司。
中国台湾、大陆厂商加速追赶,大幅扩产
在产业洗牌的过程中,以晶技为代表的台湾晶振企业不断通过并购其他同业,获得客户、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以及进行产能扩产,逐步拉近与日本厂商的技术差距。
中国台湾和大陆的厂商普遍以代理商的形式进入晶振产业,并逐步投入到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中,承接代工业务,由于贴近市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更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
疫情爆发以来,由于日本晶振厂商的工厂主要位于日本本土和东南亚,生产节奏被打乱,晶振市场供应不足问题显现。而台湾晶振厂商的工厂主要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与国内晶振企业一样,产能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较小,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
另一方面,2018年以来,国内终端厂商出于供应链安全的考量,积极推行“去美化”策略,使得中国台湾及大陆厂商拥有更多的机会。
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让日本和欧美的晶振企业鲜少有扩产意向,而中国台湾和大陆厂商正在加速向中高端产品突围,在扩产方面的策略也显得较为激进,市场份额有望得以进一步增长。
集微咨询认为,尽管当前市场供给不足,短期内部分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度提升,但随着台湾、大陆厂商不断大规模扩产,长期来看,晶振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仍将延续,价格还将不断滑落。
作者:爱集微APP,来源:雪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