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正文

蓝牙BLE市场是“红”还是“蓝” 行内人这么说

发布时间:2019-12-02 来源: 责任编辑:wenwei

【导读】54亿,这是蓝牙设备在2023年将达到的出货量,基本上达到了地球上人手一台的水平。这其中,蓝牙低功耗(BLE)的设备年出货量将超过16亿台,并且在2018至2023年间实现27%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智能家居、信标和资产跟踪、新兴物联网(IoT)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推力,BLE音频等新应用的出现也将提供更大的市场机会。
 
在BLE市场上,国外巨头布局很多年,新兴的国内芯片势力也在全力追赶,群雄逐鹿,谁将执牛耳呢?
 
蓝牙BLE市场是“红”还是“蓝” 行内人这么说
 
天选之子
 
智能门锁、共享单车、遥控器、手环,什么是BLE芯片目前最大的市场?
 
“那肯定是手环类产品。”合肥联睿微电子创始人李虹宇毫不犹豫地表示。从小米手环引爆市场以后,手环市场就一路高歌猛进。据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光是小米手环的出货量就达到了530万台。成都锐成芯微创始人向建军告诉记者:“以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市场,经过最近四五年的增长,每月的BLE芯片用量高峰接近了20kk。”这个数量,即使放在所有类型的芯片中,也是很高的水平。
 
手环为什么青睐BLE,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低功耗。最新型的BLE芯片,休眠电流是nA级别的,而工作电流是mA级别的,这将为手环带来超长的续航时间。
 
在其他几项指标上,升级到5.1版本的BLE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传输速率上,BLE达到了2Mbps,可以做透传。WiFi速率虽高,但控制应用方面的传输能力并不强。Zigbee、NB-IoT、Lora、Sigfox都在250Kbps左右的水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传输距离上,BLE目前在室内可达到50m的水平,比Wi-Fi在高发射功率下的水平还要好。组网能力方面,BLE的mesh组网理论上能达到65000,实测中可达到上千个节点。而且,mesh网络的特色是节点平等,网路内部的采集和控制可以网内消化。
 
即使面对同门师兄蓝牙经典,BLE依然在功耗、速度、成本方面占优。所以,从蓝牙4.0开始,蓝牙联盟就不停为BLE增加各种属性。不知不觉之间,BLE已经成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新贵。
 
红海还是蓝海
 
如果去搜索蓝牙低功耗,会有很多厂商和产品映入眼帘,所以这个市场已经是红海了吗?
 
“BLE市场绝对不是红海。”李虹宇否定了这个论断,但他也表示这个市场有分化,“国外芯片因为性能优势,价格高高在上,国内芯片则处于低价竞争的水平。”
 
向建军也认同这个观点:“BLE市场的玩家越来越多,导致芯片价格逐年下滑,常给人一种BLE市场是红海的印象。”
 
据他介绍,现阶段的国产BLE芯片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可穿戴市场,价格战较为厉害,有红海市场的趋势;而对于高端可穿戴市场,比如品牌终端厂商小米华为乐心,目前均由国外企业Nordic和Dialog所占领,其新款BLE芯片售价都在1美金以上,有很好的出货量和毛利率,可以称得上是蓝牙市场。
 
“严格来说,大部分BLE市场目前属于高速增长和新型应用蓝海市场,少数低速增长的同质化竞争市场已经接近红海市场。”向建军总结道。
 
除了可穿戴设备,多个行业都刮起了BLE旋风。首先是汽车行业,从2018年以后,高达80%的新出厂车辆配备了蓝牙连接功能,车钥匙上配备BLE已经成为潮流;其次是智能照明,利用BLE技术,采用MESH组网方式,只需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APP,即可实现灯光的智能组网;还有在我国城乡大热的智能门锁,BLE也已是标配;就是在一些传统的蓝牙市场,比如PC外设上,BLE也开始取代经典蓝牙,因为其具有功耗更低,配对连接更加快速方便的特点。
 
从未来的成长空间来看,BLE绝对是蓝海一片。
 
低价不全是坏事
 
即使不算红海市场,国产BLE芯片的形势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李虹宇告诉记者,国内BLE芯片的市场份额只有20%-30%,国际大厂如Nordic、Dialog、TI、Cypress、CSR(被高通并购)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跟国内厂商在此方向起步较晚也有关系。在2016年的时候,国内有三家BLE公司量产出货,分别是泰凌微电子、博通集成和成都盛芯微(前北京盛源达),2017年新增了北京昂瑞微(前北京汉天下)和巨微。这五家目前月出货量都在kk级,迈过了一个重要的门槛。随后,又有合肥联睿微、炬芯、奉加微、富芮坤等新厂商加入。
 
国内厂商目前还没有绝对的实力挑战国际大厂。从2018年的营收状况来说,Nordic达到了262百万美元,国内排名前三的厂商加起来则有510百万元。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国际大厂走中高端路线,BLE芯片平均价格逐年走高。国内厂商则因入局者加多,不断进行降价。目前,国内BLE SoC芯片的平均价格为0.45美元,价格区间覆盖了0.3到0.8美元。如果要扩展到模组,低端的简单通用型号蓝牙透传模组,可以做到4元,定制化的模组则可以卖到十多元甚至是几十元。
 
事物的影响总是好坏并存的。芯片价格降低也有有益的一面,“降低了芯片厂商毛利率的同时,也能带动更大的应用市场,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蓝牙芯片,反过来降低芯片厂商的成本,提升行业的整体毛利,促进物联网的发展更加迅速。”向建军这样认为。
 
有意思的是,国际大厂也开始在低价格区间动起了脑筋。Dialog公司就于近日发布了一款只有0.5美元的BLE芯片,要覆盖低成本遥控器、PC配件、玩具、食品/药物冷链监控,医院、工厂、配送中心物品追踪,替代有源RFID等市场。
 
“这款芯片可能会有50%左右的毛利。”李虹宇做过估算,他认为这款芯片的产品定位很精准。不过,这款芯片不会对国内厂商造成很大的冲击,“这款芯片主要针对的都是长尾市场,单个领域的用量都不算很大,国内芯片还少有聚焦。”李虹宇表示。
 
是低功耗,不是低性能
 
BLE的成本更低,不意味着性能也要妥协。和其他无线协议一样,BLE就是IoT的地基。按照Dialog半导体公司低功耗连接事业部总监Mark de Clercq的理解:“整个物联网就是个金字塔,金字塔底端设备量会很大,越往上走越高端,设备使用量越小,成本越高。”BLE就是为大量的塔基设备服务的。塔基不稳则塔身危险,BLE芯片功耗要低,性能则不能差。
 
国产BLE芯片为什么大部分很难进入国内手环厂商的视野,就是因为在功耗这块并不过关。据知情人透露,2018年某个国内品牌手环厂商想寻找一个国产BLE芯片来替代国外厂商产品,费劲力气,才找到一款符合要求的国产芯片。这一点,从很多手环的拆解报告中也可以看出,知名品牌的主力产品采用的都是Dialog或者Nordic的芯片。功耗太大不能导入对此非常敏感的可穿戴产品,这也是目前用量十多kk的可穿戴市场主要被外资占领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产的BLE芯片不够稳定。具体的表现就是芯片集成的MCU经常死机重启,连接不稳易掉线,兼容性也较差。向建军认为,这些问题都与BLE厂商量产时间有明确的正比关系。他说:“一般来说,一款BLE芯片从芯片厂商所谓的量产到真正能够大批量出货到客户手上,至少需要大半年时间的打磨。国际厂商量产早,在市场上久经打磨,表现较好,而国内厂商尤其是新量产的厂商因为量产时间较晚,就稍显不足。”
 
门槛好过,精通很难。李虹宇就表示,BLE的芯片类似于目前的MCU,开发容易,但是要做精细很困难。BLE芯片可理解为一颗BLE RF加一颗MCU芯片,核心的RF部分,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开发,国内在这块就比较欠缺。同时,国产芯片的MCU部分对用户的使用优化也与国际大厂有很大的差距。
 
在技术支持方面,BLE厂商也要依靠大量的FAE人员来实行。对于数量巨大的中小客户,国内厂商经常由于FAE人员欠缺而缺位,同时也没有丰富的文档和良好的技术培训,导致客户普遍认为国内BLE厂商的技术支持不好。这也是非常值得国内厂商关注的地方。
 
芯片之心
 
现代的芯片设计已经有点类似拼装乐高,购置大量现成的IP节省了设计公司很大的精力,BLE芯片设计也不例外。所以,国内BLE IP的水平也决定了BLE芯片的表现。
 
向建军告诉记者,在国内的BLE IP市场上,数字基带和调制解调通常主要由外资IP厂商CEVA提供。国内大部分BLE厂商采用了CEVA的数字基带IP,少部分厂商自行开发数字基带IP或选用其他家的数字基带IP。
 
在RF IP领域又是另一番光景。此前,国内尚无专门的IP厂商提供,主要由芯片厂商自己开发。鉴于RF的开发门槛较高,使得各家BLE厂商投入巨大。向建军说:“一般来说,开发一颗BLE芯片,从项目启动到量产出货,投入一般在2000万到5000万RMB之间,时间一般在3年及其以上。并且RF对于技术积累要求高,各家的RF在性能、功耗、成本方面差异巨大,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未必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不过,这种情况可能要得到改观了。锐成芯近日就推出一款BLE的RF IP,在性能、功耗和成本方面都有显著优势,让用户又快又好地推出产品占领市场。
 
从其发布的信息来看,此款IP的RF部分面积很小,低于0.5mm2;同时功耗更低,射频接收功耗为6mW,输出0dBm时射频发射功耗为9mW。而且,锐成芯还能根据客户需求,对IP在任意工艺平台上做灵活定制,让客户的产品更具差异化。 
 
综合到整体设计上,国内芯片的水平提高速度也是很快的。以那款0.5美元的芯片为例,“我们即将量产的芯片就能超过它。”李虹宇很有信心的表示。
 
走自己的路
 
对于国内厂商来说,要想走出BLE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需要更多地开拓思路。
 
向建军就总结了三个可行的发展方向:
 
一、往极低成本走。低端市场是国产芯片之本,做低端芯片不丢人。相反,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演进,才能做到极致低成本。随着BLE市场的逐年增长,处于金字塔底端的低端市场用量增长最多占比最大,国产BLE厂商尤其是初创公司,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在低端市场推出产品分一杯羹是最现实的方法。
 
二、往高端走。在资金实力雄厚或积累到位的情况下,高举高打,把产品打磨好,面向高毛利率的高端市场,跟国际大厂正面竞争。因为高端客户对产品要求更高,这种方式在前期研发和推广阶段会很困难,不过一旦导入成功,市场会比较稳定,毛利率也比较高。
 
三、往差异化走。BLE SoC也称作无线MCU,有MCU的市场属性,跟通用型芯片不同,差异化的定制型芯片主打利基市场,独辟蹊径避开通用型芯片的激烈竞争。这需要有经验的市场人员将产品定义到位,同时要有强有力的技术做支撑。
 
实际上,国内BLE厂商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也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尤其是前文所提到的遥控器、PC配件等长尾市场,已经不少厂商开始进行尝试。
 
此外,还有一个方向就是“走出去”。李虹宇就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开始进军日本市场了,并已经得到了几个大客户的认可。”出海,也能为国产芯片打开新的天地。
 
BLE市场的持续成长,已经引发了众多巨头的关注。在9月27号,华为用BT/BLE双模5.1可穿戴芯片——麒麟A1,宣告自己也进入了这个市场。这颗芯片既能支持TWS耳机,也能用在手环上。虽然这颗芯片暂时是自产自销,但是谁能保证以后不进入公开市场呢?
 
群雄逐鹿,在这个寒冬里,BLE芯片市场却是火热异常。
 
本文转载自集微网。
特别推荐
技术文章更多>>
技术白皮书下载更多>>
热门搜索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