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打中美两国就贸易问题“宣战”后,华为作为国内科技产业的代表,长期处在漩涡中心地带,至今未能脱离。最初美方表示将会对华为实施制裁时,突如其来的冲击无疑让华为及其供应链都猝不及防。
自打中美两国就贸易问题“宣战”后,华为作为国内科技产业的代表,长期处在漩涡中心地带,至今未能脱离。最初美方表示将会对华为实施制裁时,突如其来的冲击无疑让华为及其供应链都猝不及防。

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的两件事分别是美系芯片厂商断供和谷歌宣布将终止与华为的业务往来;彼时,业界关于华为终端产品出货量将下滑的声音层出不穷。事实上,上述事件的发生的确令华为手机今年第一季度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遇冷。与此同时,业内频繁传出华为向供应链砍单的消息。
然而,华为连续几个季度交出的业绩报告都让业界感到惊喜。
逆风而上,销量不减反增
7月30日,华为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华为轮值董事长梁华在业绩发布会现场披露了相关的数据:2019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401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2%。净利润率8.7%。其中占比最大的依旧是消费者和运营商业务,两者分别占55%和36.5%。
10月16日,华为发布2019年三季度经营业绩。
不负众望,华为今年上半年的涨势得以在第三季度延续,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1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4%,净利润率8.7%。
以上数据也可以说明华为虽然遭到中美贸易问题掣肘,但这并未阻挡华为成长的脚步,这其中,离不开国内消费者的大力支持。
首先,国内作为购买力最强大的消费市场,在购机的选择上,中高端产品的占比正逐年上涨。
另外由于三星、苹果两大巨头的手机产品近两年接连在中国市场遇冷,给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终端品牌营造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因此,华为两大旗舰系列(P/Mate)顺利成为抢占国内高端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根据其近两年产品出货情况来看,这两大产品线无疑是为其消费者业务板块业绩做出贡献的主力。
纵观华为P系列、Mate系列在最近几年发布的产品,一方面是持续追求硬件更新升级,另一方面对比三星、苹果两位竞争对手的价格更有竞争力。也就是说在同水平的旗舰机型中,华为的产品性价比更高。
除此之外,国民在中美贸易问题影响下产生的“同情作用”也是促进华为产品销量增长的因素之一。
据知情人透露:“其实华为手机在受禁令影响后,一度导致海外市场销量大幅下滑,从而使得大批产品滞销。随后华为决定将这批产品销路转回国内,这才有了上述提到该公司一季度产品销量大增的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0%,高达到2990万台。
伴随着华为销量的增长,我们看到华为主力供应商今年业绩也同样呈现增长的趋势。
一线供应商行业地位愈加稳定
随着中美贸易战经过多次磋商仍未有定论,产业链似乎也逐渐适应了此事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同时在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下,相关企业也持续为应对此事进行充分准备。
今年下半年,可以明显看到供应链厂商因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主要停留在汇兑问题,而供货及销售方面基本上都准备了多个对策,影响大幅降低。
事实上在华为出现“砍单”传闻之际,集微网就曾向供应链证实,华为在今年5月份的确有采取相应措施,但并非是大家所说的砍单,而是将部分物料的交期后延,不过延迟的时间并不算长。
随后笔者在查阅其供应链厂商公告时发现,个别企业产品出货量在第三季度有大幅增长,而厂商公告中也提到,销量的变动除了市占率提升外还是受到客户拉货周期调整所致。
其实从华为终端到整个产业链2019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以及当前智能手机产业中,即便是存在外界因素的影响,大者恒大的格局也将越来越稳定,华为主力供应商在行业中的一线地位进一步稳固,这也是产业发展成熟的一大标志。
不过,结合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的毛利变化以及华为手机各个产品线的增长情况来看,在庞大的华为供应链体系中,有望持续获利的基本上是其为数不多的高端产品线主力供应商。反观其中低端产品线,碍于激烈的同业竞争,终端产品的配置越来越高,价格却越杀越低,终端厂商为确保成本管控,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显然会随之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除这部分高端手机产品线供应链厂商外,有望倚靠华为这颗大树随之获利的,就是逐步兴起的5G产业链。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华为已联合众多领先运营商发布了5G“超级上行”、智简承载网等创新解决方案,联合众多产业伙伴成立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及产业创新基地等,使运营商创新增长。截至目前,华为已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定了60多个5G商用合同,40多万个5G Massive MIMO AAU发往世界各地,其光传输、数据通信、IT等生产供应情况平稳增长。